家有宝宝网

寶寶這時流口水竟是患病的徵兆!

寶寶常流口水或是疾病表現

一般來講,新生兒時期的寶寶是不流口水的,因為他們的唾液腺不發達。寶寶4-6個月後,由於生長發育的需要,開始添加輔食,唾液明顯增多。

長牙期是寶寶口水流最頻繁的時期,乳齒萌生時會對牙齦感覺神經產生機械性刺激,同時寶寶吞咽反射不靈敏,導致唾液不斷蓄積而外溢。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大約在1歲半左右就能有效地控制吞咽動作,流口水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如果到了2歲以後寶寶還在流口水,就需要治療了。

寶寶流口水最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母乳餵養時間過長:母乳餵養時間過長會影響小兒脾胃的正常發育,脾胃虛弱,失於調攝,故而流涎。腮腺機械性損傷:捏壓孩子的面頰部容易造成腮腺的機械性損傷,導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增加。口腔炎症: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而導致流涎。中樞性神經系統疾病:如CO中毒、腦癱、腦炎等。周圍性神經系統疾病:局部神經功能減退或消失,如面神經麻痹。

寶寶流口水怎麼辦

在中醫理論中,引起流口水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脾胃積熱,因為廉泉穴乃津液之道路,如果小兒脾胃素蘊濕熱,致使廉泉不能制約,口水就會流出不止。這時候,寶寶的症狀可能是口角流口水,口水粘稠,甚至還會有口角赤爛、小便赤短、大便乾燥、臉發紅、舌頭發紅,舌苔黃厚、指紋發紫等症狀。治療方法就是清熱燥濕瀉脾,可以用清熱瀉脾散治療。

還有另一種原因是脾胃虛寒。寶寶脾胃虛寒,就導致口水不能收住,流出不止。脾胃虛寒的寶寶流出的口水是稀的,另外還有小便清長,臉色發白、舌苔薄白,指紋淡紅等症狀。治療方法是用張渙溫脾東加味:丁香、木香、半夏、白術、乾薑、益智仁、烏藥。

另外,還可以用草藥單方。如用石斛煮水煎服,如果加青果,效果更佳,可以連服5—7天。或者生薑3克,甘草6克,煎水服用,直到好為止。

寶寶流口水如何護理

1、及時擦拭

寶寶一旦有口水流出,應馬上用清潔的小毛巾給擦掉。由於寶寶的皮膚比較嫩,擦的時候要小心,最好是沾。選擇的小毛巾也應是質地柔軟、吸水強的棉布手帕。

Tip:用過的小毛巾要經常洗燙,並放在陽光下晾曬以殺菌。要避免用含香精的濕紙巾擦拭,以免刺激寶寶皮膚。

2、勤洗勤塗

經常用溫水洗洗口水流到的地方,塗上潤膚霜或油脂類的東西,保護寶寶稚嫩的皮膚。

3、勤換勤曬

寶寶一流口水,會把衣服、枕頭、被褥等弄濕。所以寶寶的衣服要經常換,防止細菌滋長。枕頭、被褥等也要勤洗勤曬,在太陽下晾曬殺菌。

4、給寶寶戴圍嘴

如果想減少洗衣服的次數,不妨給寶寶戴個圍嘴,防止口水把衣服弄髒。其實媽媽們也可以自己製作簡易圍嘴!不過要選擇柔軟的、吸水性強的棉製品。

Tip:圍嘴也要經常換洗,保持清潔和乾燥。

5、不要常捏寶寶臉頰

在寶寶流口水的階段,跟寶寶嬉戲玩耍時不要總是捏寶寶兩邊胖乎乎的臉頰,那樣會刺激唾液腺的分泌,加重寶寶流口水情況。

6、鍛煉寶寶的吞咽能力

添加輔食時,媽媽們要有意識地加強其吮吸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寶寶長牙以後,要想法設法提高寶寶的咀嚼能力。比如給寶寶吃磨牙棒、雞蛋餅等固體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