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超常智商孩子教育法_超常智商孩子如何教育

養生之道網導讀:

超常智商孩子教育法,超常智商在生活中不多見,對於超常智商的孩子並不意味著不用教育,超常智商孩子教育法,那麼家長如何教育呢?

如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護孩子的創造力

智商高的兒童創造力也會很高,家長要注意引導和鼓勵這種創造力,這更能創造好的環境讓孩子保持創造的欲望,更好的成長和發育。

2、創造好的學習環境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學習和思考的機會,為孩子要有還的學習環境和機會。超常智力的孩子,吸收新知識的速度快,可以讓他跟智商相當的孩子一起學習,讓他涉獵更多更廣的書籍等等。3、讓孩子均衡發展智商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只強調智商開發的教育。我們不應該忽視孩子在心智其他方面的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都有很重要的影響。對於智力超長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注重全面均衡的培養和開發,在德智體方面共同開發。

總結:超常智商的孩子不意味著不用教育,家長如何教育有超當我們帶著孩子去拜訪親戚好友的時候,孩子的言行舉止是否得宜有禮貌就顯得很重要了,這反映一個家庭的素質,孩子們很聰明,在幼時只要細心教導往往一點就通,而高素質的養成在於點滴間的進步。

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恨不得在幼兒時期就將所有的知識都灌輸給孩子,完全將玩與學分離開來,忽視了玩的重要性。現在幼稚園小班的家長就非常注重各種知識的學習,早已將唐詩宋詞、數學、英語教給孩子。當從幼兒口中說出一句句唐詩、一個個英語單詞,家長、老師當然會感到欣慰,但是否問過幼兒:“你高興嗎?你學得開心嗎?”這種完全忽略玩與學的融合,而只剩下學的做法發人深思。

一、玩與學的關係

玩在傳統觀念中是貶意的,認為“玩”會耽誤“學習”;“學”則是積極的。以往的觀念將兩者完全割裂,玩與學是相互抵觸的,認為“學”是正規的,課堂形式的;“玩”則是娛樂,是自由形式的。有的家長會這樣想:我的孩子最近退步了,變得不愛學習了,教他兒歌不理不采。這表明:這位家長衡量孩子的進步與否的標準是是否願意學習。

幼兒為什麼不願學習,事實是想“玩”,“學”過於枯燥,“玩”才是幼兒真正想做的事。我們應該認識到,玩對幼兒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玩中幼兒能無意間學到許多,但會出現盲目性,因此注意將玩與學有機結合,將“玩”有機注入“學”中,尤其對於小班幼兒。

陳鶴琴先生指出“兒童是以遊戲為生命。”我將各種活動(音樂活動、語言活動、數學活動、美術活動、體育活動等)都稱作為遊戲,也就是在各種活動中加入遊戲的性質,以玩為主,以目的為輔,活動的結果是次要的,重在遊戲過程。每當我對孩子說:“我們要做遊戲啦!”,立刻孩子們神采飛揚。在幼兒觀念中,這也是“玩”。

這種“玩”又于他們自由地“玩”不同,是為孩子創設一定的“玩”的人為環境,在此情境中適當地施加一定的影響,使孩子在安全沒有感受到這種影響中學習。一板一眼的學習學到的並不多,在“玩”中“學”,在“玩”中“玩”,才更有收穫。可見“玩”可以促進幼兒在各個領域的發展。

二、關於“玩”的指導

“玩”伴隨著幼兒的每個角落,玩中有樂趣,玩中有學問,各種活動中都可運用“玩”的手段。玩與學相結合應注意以下幾點。

1、有意性玩的環境創設自然

有意性玩中“玩”的方式來源於無意性玩,貼近幼兒生活,選擇“玩”的方法不可強加于無意性玩中,注意選擇恰當,兩者融合自然。

2、注意觀察無意性玩

無意性玩包括幼兒對各種事物玩的方法、認識程度及對事物、現象的興趣點,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活動“多彩的泡泡”便是來自于無意性玩:一次孩子們在盥洗室洗手時看到水池裡有保育員洗餐具留下許多的洗潔精泡泡便用手搗弄起來。發現幼兒的喜好,及時利用于有意性玩中,對幼兒進行一些引導,使其對玩的方法有一突破。

3、注意材料投入的循序漸進性

幼兒瞭解新鮮事物、接受新玩法都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步登天,注意循序漸進。例如我們本學期開展的遊戲“做泡泡畫”就是如此,先是提供一些洗滌用品和一根吸管讓幼兒製作吹泡泡的玩具並進行吹泡泡遊戲,然後在這基礎上再提供一些顏料進行泡泡畫的製作。就這樣材料隨著幼兒對事物的瞭解一步步加深,逐步添加。

有人說幼兒天生是玩家,玩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樂意玩、喜歡玩,幼兒的生活以玩為主,我們不能過早地抹殺幼兒的玩,讓他們投入到學習的狀態。幼兒離不開玩,也需要學,玩與學相結合,才“學”得快樂,“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快把玩還給幼兒,“玩”是幼兒成長的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