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改糾正寶寶黑白顛倒的小竅門

新生兒黑白顛倒

新生兒“夜啼”,也叫“睡顛倒”。就是新生兒晝夜不分,白天睡覺,夜間哭鬧不安。

新生兒“夜啼”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果年輕的父母因護理不當,人為地使嬰兒夜間啼哭,就應進行科學護理,餵養,以便改正。即白天餵奶應定時定量,不要讓嬰兒睡覺過多。夜間除餵奶,更換尿布外,千萬不要打擾嬰兒的睡覺,使夜間睡的時間長一些。

如果新生兒不發熱,吃奶正常,夜間常啼哭,睡眠不實,易驚醒,頭部微汗,媽媽在懷孕期間有時小腿抽筋且未做治療,這種“夜啼”有可能與新生兒維生素D缺乏有關。

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低鈣,常出現上述夜啼,且發展為無熱性抽風,重者可出現喉痙攣。嚴重時,可導致新生兒窒息,甚至死亡。因此,要提高警惕。一旦懷疑新生兒有低鈣的可能,應及早就診。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並應多曬太陽,以促進維生素D及鈣的吸收。

相關閱讀:新生兒睡覺黑白顛倒怎樣糾正

寶寶黑白顛倒的危害

睡眠對新生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睡眠才能保證正常的生長發育。寶寶黑白顛倒的危害有哪些?媽媽們千萬不可忽視。

1、影響作息規律

新生兒時期是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寶寶開始認識這個有光有聲的新鮮世界。寶寶黑白顛倒不但不能保證睡眠品質,還會使這種不好的行為成為習慣,影響以後的作息。

2、影響身體發育

新生兒時期寶寶的任務除了吃就是睡,這樣才能迅速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讓寶寶快高長大。生長素一般在22點至淩晨1點分泌,如果這個時候寶寶沒有處於睡眠狀態,就容易分泌不足,影響寶寶的身高。

3、精神狀態差

晚上的睡眠很重要,不是白天多睡幾個小時可以補回來的。寶寶在晚上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在白天就容易沒有活力,精神狀態不好,顯得木訥呆滯。

4、愛哭鬧

處於新生兒時期的寶寶還不會說話,不能跟爸媽進行溝通,只有通過哭鬧來表達。寶寶長期睡眠不足,就容易出現愛哭鬧、脾氣差的情況,長此以往就會造成性格上的偏差或者缺陷。

5、影響家人作息

寶寶晚上不肯睡覺,最累的還是大人。睡得正香的時候被哭鬧聲吵醒,就得起床餵奶、逗玩,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睡眠和作息,還會造成白天工作效率底低下的問題。

新生兒應採取什麼睡眠姿勢

剛出生的新生兒從早到晚大多數時間都處在睡眠狀態,自己又無能力控制和調整睡眠的姿勢,他們的睡眠姿勢是由別人來決定的。作為媽媽怎樣為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選擇最佳睡眠姿勢呢?

改變寶寶“黑白顛倒”小竅門

◆ 應該讓寶寶將日夜區別清楚

具體方法是,白天把寶寶放在嬰兒車裡睡,帶寶寶出門走走。如果在房裡睡的話,不必刻意弄暗室內光線,或降低音量。當寶寶醒來時,逗一逗寶寶,讓寶寶興奮起來,到了夜晚,寶寶累了自然就睡了。

◆ 可以嘗試限制寶寶白天的睡覺時間,一次不要超過3~4小時

如果不容易弄醒寶寶,可以幫寶寶脫掉衣服,撫弄寶寶的臉,或是搔寶寶的腳心。等寶寶稍微清醒時,可用說話或把玩具拿到他的視野範圍內的方法,進一步刺激寶寶的反應。

◆ 下午五六點鐘後,不要讓寶寶睡覺

當寶寶午覺醒來時,一定逗引他多玩一會兒。白天的時候,房間裡的光線要儘量明亮一些。保持房間裡面一直有聲音,可以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給寶寶固定的睡眠暗示,每次睡眠前都做相同的事情,做完就讓寶寶睡在床上。例如:先給寶寶洗一個熱水澡,然後給他餵奶、換尿布。每天堅持這麼做,以後每次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暗示傳遞給寶寶:我該睡覺啦。

在設法改變寶寶日夜顛倒的毛病時,千萬不要抱有讓寶寶白天不睡,夜裡能安安靜靜睡個好覺的想法,因為這樣會適得其反。其實,即使小寶寶在白天睡得很久也是一件好事,這表示寶寶的睡眠狀況良好。改變寶寶日夜顛倒的毛病需要一個過程。

新生兒初生時保持著胎內的姿勢,四肢仍屈曲,為使在產道咽進的羊水和粘液流出,生後24小時內,可採取頭低右側臥位,在頸下墊塊小手巾,並定時改換另一側臥位,否則由於新生兒的頭顱骨骨縫沒有完全閉合,長期睡向一邊,頭顱可能變形。

如果嬰兒吃完奶經常吐奶,剛喂完奶後,要取右側臥位,以減少漾奶。一般每4小時左右,給新生兒調換一次臥姿,同時注意不要把耳輪壓向前方。

相關閱讀:寶寶晝夜顛倒,聰明媽矯正有“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