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小病不斷,如何就診、省錢兩不誤?

一·大病去大醫院,小病去小醫院

按照硬性醫療設備與醫生素質的不同,我們國家的醫院可分為一級、二級與三級三個類別。通常而言,三級醫院設備好,各類費用比一、二級醫院都要高。所以,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孩子實際病況,如果是大病,則帶孩子去三級醫院就診;如果是小病,就近找正規的小型醫院或是兒科診所診療,這樣一來,開銷也大大減少。

二·帶全病歷與資料

在給孩子看診時,醫生需要對孩子的疾病史、藥物過敏史與家族病史瞭解情況。很多家長不記得攜帶這些重要的資料,出於孩子的安全性考慮,醫生也只能重新開化驗單,對可能的病因一一排查。

三·病情不嚴重,可掛普通號

如果寶寶的病情較輕,不如試試看普通號吧。特別是在初次診斷的時候,不管是什麼醫生都需要對孩子的病因與病史做相應瞭解,等到檢查結果出來以後再採取相應的診療,這些,普通醫生完全可以勝任。

四·不迷信高檔檢查

在看診時,總是會有些父母,為了能夠查清楚孩子的各類病,總是主動要求進行各種高規格的檢查,他們不知道的是,價格高昂未必意味著效果好,況且檢查也並不是對所有年齡段的患者都合適,尤其是對年齡未滿七歲的孩子而言,不合適的檢查甚至會帶來副作用,嚴重時會有後遺症。

五·普通藥是首選

有的爸爸媽媽一味追求高價藥物,這樣的觀念可是很不可取的。如果孩子只是患上了普通疾病,動不動就吃價格高昂的進口藥物,不但會讓家長的經濟負擔加重,還會讓寶寶幼弱的身體感到不適,往往適得其反。

六·選好手術時間

大部分的醫院會把手術時間安排在週一至週六的上午,而在週末時間很少安排手術。因此,如果孩子並不是急診,爸爸媽媽可讓孩子在週一、二住院,經過術前各類檢查後,寶寶在週四、五就能排上手術了。這樣,既能夠妥當安排孩子入院,還能為經濟拮据的父母省下一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