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爸媽注意 請對賄賂教育說NO

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因為孩子不聽話而進行一些賄賂性的獎勵措施,導致孩子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比如,父母跟孩子說:“如果你把作業寫完,星期天媽媽就帶你去遊樂園玩。”父母將孩子應該做好的事同物質滿足直接聯繫在一起,這種做法是否合理呢?

獎賞是把雙刃劍

父母若能合理地把握好對孩子的獎賞,則能推動孩子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在學習、生活、成長之中做得更好。但如果父母總是將寶寶完成某項事情或任務與獎勵結合起來,那麼反而會造成負面影響。

心理專家在對同年齡的孩子分組進行模擬情境試驗時發現,對孩子許諾給予獎品的一組明顯興趣降低,而另一組沒有許諾的孩子反而表現出更濃的興趣。父母可能覺得難以理解,為什麼承諾物質獎勵的孩子反而出現了興趣低的情況,不是應該興趣更濃嗎?為什麼事與願違呢?

賄賂性獎賞難有育兒效果

心理專家解釋說,孩子為什麼在許諾獎勵的情況之下,反而表現出了興趣不高的反應?那是因為獎賞固然能起到強化作用,但它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可能直接導致孩子只對獎賞的內容感興趣,而非對被獎勵行為有興趣。這就是孩子在測試時反而興趣表現不高的原因。由此可見,對孩子賄賂性的獎賞對激發孩子的興趣或是習慣,並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習慣獎賞會增加寶寶欲望

從最初獎勵孩子一朵小紅花,到後面隨著父母賄賂性質的獎勵,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衣服、玩具、外出吃飯、玩遊樂園,孩子滿腦子裡想的都是和父母條件式地滿足欲望,並且欲望不斷膨脹。如果父母的獎勵標準沒有提高,他們則再也打不起興趣來,這樣的獎勵方式並不可取。

父母應如何正確獎勵孩子

孩子可以被給予適當的獎勵,但不是帶著賄賂性質,也不是帶著交換條件的那種獎勵。孩子表現優秀時,父母可以更多地給予精神獎勵,豎起大拇指,一個讚揚的眼神,肯定的語氣等等。孩子需要做好的事情,是他的份內事,不需要父母用賄賂的方式去鼓勵孩子,否則在無形之中會放縱孩子日漸增長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