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教寶寶遠離假日綜合征

俗話說:假到用時方恨少。作為僅次於寒暑假的假期,國慶七天算是普天同慶的日子了。尤其對於上班族和上學族來說,一周不用看見老闆、老師是一件多麼愉快的事呀!可是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時光匆匆如流星,唰!說沒就沒。快到很多人還來不及改變自己的假期模式,假期就已經結束了,於是便產生了一種新的“疾病”:假期綜合症。

小到用手攙,大到還上班,就連寶寶們在放假後也會感到精疲力竭,或思想無法集中,脾氣暴躁,或吃不下睡不著,白天無精打采晚上神采奕奕,之前辛辛苦苦建立的生活規律幾天被打破,不得不感歎人竟是如此脆弱。那麼,媽媽們應該如何應對寶寶的“節後綜合症”呢?本期《科學營》,小編便教各位媽媽如何正確調整寶寶的健康作息規律。

鬧鬧騰騰的小長假,父母難免會帶著寶寶外出遊玩,或是看電視玩電腦到深夜,長假過後很多媽媽說自己的寶寶似乎還“意猶未盡”,每天晚上總表現地興奮不已,不肯按正常的睡眠時間入睡,怎麼哄都不行。

這種情況可能和孩子在假日期間產生的心理壓力有關。放假期間家裡總會來一些親朋好友,孩子接觸陌生人後由於安全感不高,這種接觸就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壓力,影響孩子的睡眠,即使睡著也會多夢甚至哭醒。而同時假日期間熱鬧的氣氛也容易讓寶寶興奮,環境中一些不良的因素:過強的光線、過大的噪音、異常的氣味都會直接刺激寶寶,這些都可能影響到孩子的睡眠。

調整Tips:

1.保證環境的安靜

節後,要把家裡的環境儘量恢復安靜,確保寶寶有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

2.增加親子互動

多和寶寶做一些平靜情緒的互動,比如枕邊故事、拼拼圖、畫圖畫,儘量做激烈的活動。

3.調整作息時間

讓寶寶早睡早起,慢慢適應以前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4.增加戶外運動時間

多帶寶寶到戶外散步,多做點運動。

5.有計劃地安排睡眠

為寶寶制定生活作息表並按照這個計畫執行。白天減少寶寶午睡的時間,也別太晚睡午覺,晚上儘量按照表格作息。

6.睡前助眠小招數

調整睡眠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下就要求寶寶比往日早睡。創造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讓孩子信任的人陪伴睡前時光,讓孩子感受充分的安全感。睡前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哼一些寶寶熟悉的歌謠,幫助孩子自然地進入睡眠。睡前30~60分鐘洗澡,並喝一小杯牛奶。

俗話說:每逢佳節胖三斤。過年過節全家人聚在一起難免吃吃喝喝,大魚大肉、葷腥油膩,飲料糖果基本都不會加以限制,這些飲食方面的改變也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品質。

專家建議,在節假日結束前兩天,飲食上就應該調整得清淡些,多提供新鮮的水果、蔬菜,把剩餘的膨化零食、碳酸飲料、糖果巧克力都儘快收起來,不能讓孩子們養成餐餐喝飲料,沒事就吃糖,零嘴不離手的習慣。

對於小寶寶來說,要吃夜奶是晚上醒來的原因之一,因此要不打擾寶寶的睡眠時間就要注意調整孩子喝奶的時間。可以把寶寶睡前的奶量增加,半夜寶寶如果要喝奶,可以用白開水代替,慢慢戒除寶寶半夜喝奶的習慣。

假日期間,失去規律的睡覺時間總是很難找回來,其實除了在晚上睡覺時間進行調整外,白天的日常生活也有一些可操作的調整方法。

滿足精神需求

有很多孩子在晚上哭喊鬧騰不肯入睡,是因為精神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要知道孩子的精力比成人還要旺盛,因此在平時就要儘量豐富孩子的生活,讓孩子玩得開心,而不是到了假期才放鬆一下,孩子可收不回玩野了的心。

在這裡提醒爸爸媽媽,平時有空帶孩子出去玩,不要簡單地逛逛公園,而要參與到到一些項目中,比如和別的小朋友一起過家家、玩玩水、在草地玩玩球等等。當孩子跟小夥伴玩鬧時,家長只需要保證安全,不用過度干涉。

排解孩子情緒化

小朋友有時難免會發發小脾氣,但是作為父母千萬別跟著情緒化,保持積極、信任的態度,這有助於縮短孩子節後的焦慮。對於需要上托班或幼稚園的孩子,態度一定要堅決,“狠”得下心送孩子進校園。即使孩子情緒反應較大,也必須照送不誤,用行動讓孩子知道去學校是理應做到的事。交給老師後,和孩子開心地打招呼並立刻離去。如果媽媽自己也依依不捨只會啟動孩子的不良情緒,加大送園所時的難度。

儘快恢復以前的生活

節後,家庭環境從嘈雜恢復到安靜,要儘快恢復到以前的日常生活。對於已經上幼稚園或小學的孩子,家長要儘快調整生活節律和校園相適應。還要注意用積極語言暗示,但是不要問一些消極的話語,比如:“有沒有人欺負你?”,“有沒有被老師批評?”,“表現好不好”等等。

如果想預防寶寶在節假日後感到諸多不適應,那就要從預防做起,總比假日之後再痛苦地慢慢調整來的輕鬆。

1.孩子正常作息別紊亂

節假日休閒放鬆是可以的,但是大人們難得聚到一起,有時會無暇顧及寶寶的生活規律,寶寶的作息習慣秩序感很容易被打亂。因此在節假日期間,家長也要放鬆有度,節制自己以身作則。尤其在臨近上班時,家長要提前為孩子營造好的作息習慣,讓孩子早睡早起,定時睡覺、定時吃飯。

2.休假別忘了多陪陪孩子

為什麼有的寶寶會出現節後分離焦慮等問題?因為節日期間,休假的父母可以幾乎全天候陪著孩子。而節後親近的人突然不能守在身邊,孩子會感到不安恐懼起來,會通過喊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因此在上班前夕,父母可以讓寶寶平時的看護人多跟寶寶接觸,而爸爸媽媽有意識地和寶寶短暫分離一會兒,不要全天候和孩子呆在一起。上班前兩天,給寶寶打打“預防針”,告訴他們節日結束後要和以前一樣,做好心理準備。

3.上班前夕 打打預防針

如果是快開學的孩子,和孩子一起回憶回憶他在幼稚園的好朋友和在幼稚園的快樂生活。而不要讓孩子沉溺在無節制的動畫片、電腦遊戲中。如果孩子出現抗拒、哭鬧行為,家長要堅持原則,不要讓步。

總的來說,每個人在緊張的學習、工作、生活之餘都會想放鬆,甚至是放縱一下。但是生活終歸不可能永遠那麼休閒,放鬆是為了更好地前進。雖然寶寶年紀小,不懂得如何儘快調整自己,但作為爸爸媽媽可要以身作則,給寶寶樹立一個好榜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