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拯救寶寶跑“偏”的飲食習慣

在餵養小朋友的過程中,孩子總會出現偏食、厭食和挑食等等不良飲食習慣,對於這些讓父母頭痛的問題有沒有辦法可以得到改善和解決呢?別著急,小編來教你幾招。

首先來說說為什麼會出現寶寶偏食、厭食和挑食的情況,先分析出問題,才能有針對的解決問題。

未及時添加輔食

很多家長,由於餵養觀念的問題,在孩子滿6個月時未能及時給孩子添加輔食,等到1歲半的時候,孩子就會因為口味單一而拒絕吃很多食物。父母好說歹說,孩子就是不張嘴。

精神因素

許多媽媽都有吃飯時批評孩子的經歷。在正常情況下,孩子一到吃飯時間就會產生旺盛的食欲,分泌較多的唾液,但如果突然遭遇責問、訓斥,精神就會緊張,食欲也就消退,唾液分泌迅速減少。長此以往,形成不良條件反射,一到吃飯,孩子的精神就特別緊張,食欲也會明顯下降。久而久之,可能出現偏食或厭食。

運動少、消耗不夠

現代家庭受居住環境的限制,幼兒之間交際不如過去頻繁。許多兒童沉溺于電視、電腦遊戲,被困於小小的空間之中,缺乏足夠的戶外活動,無法完成高熱高能的消耗,自然就不易產生饑餓感。

解決問題的辦法:

興趣激發食欲:寶寶好奇心重,媽媽可以想些有趣的方法來提高寶寶吃飯的興趣,像是將食物擬人化,編些故事情節;或是將食物製作成孩子喜歡的動物圖案、卡通人物造型,保管孩子胃口大開。

改變就餐環境:寶寶吃東西時,也應像聽故事一樣,不能分散注意力,因為吃飯時,大腦主要工作是支配好腸胃,把血液集中到胃腸道,加強胃腸道氧和營養的供給,對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因此爸爸媽媽應該改掉讓寶寶一邊吃一邊玩玩具,或是追著喂的情況。這樣不但影響消化,也會讓寶寶食不知味,失去了進食的樂趣,也喪失了與家人共同進餐的情感交流機會。

餵食的時間要掌握:儘量做到吃飯的時間,全家人能一同坐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並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寶寶,如果寶寶不吃完餐盤的食物,等下餓了,不會給他任何的零食,久而久之,寶寶一定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在對待這件事,家庭各成員思想要保持統一,不能有絲毫鬆動,要不就前功盡棄。通常寶寶用餐時間大約在30分鐘左右即可。如果發現寶寶開始玩食物,或是出現了不想進食的表情,說明他已經吃飽了,這時候媽媽就可以把食物收走了。

加強戶外活動:如果寶寶胃口不好,可以試著在餐前1小時進行戶外活動:一起到公園散散步,跑跑跳跳,戶外活動能令小孩放鬆,同時適當的運動又會促進兒童體內的新陳代謝,會有助於刺激他的骨頭生長,戶外活動的同時,曬太陽可以吸收維生素D,更好地幫助他長高。一般運動後寶寶的饑餓感來了,吃起飯也會格外香。要注意的是,不要急著給他(她)吃含糖量高的飲料食品。

平衡吃與玩關係:“肚子餓了,便想吃飯”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孩子的肚子真的很餓了,就不會有不肯吃飯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玩心非常大,一旦有一點不餓就要玩,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引導孩子並幫助孩子安排好玩與吃的關係。去同事親戚家串串門,讓孩子們一起吃飯也是好的,寶寶之間很容易互相影響,飯桌上要善於調動寶寶的情緒,鼓勵寶寶互相學習好的吃飯習慣。

試著去根據小朋友的這些壞習慣慢慢去糾正,不要急於求成,不要去逼迫小朋友吃飯,你越逼迫,孩子就會越抵觸,最終效果只會是壞習慣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