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孤獨症兒童教育康復的目的

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傳授知識、資訊,培育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家庭、學校、社會是教育的主要載體。孤獨症兒童的康復指的是對其身體機能、神經系統的發育發展、心理低齡化等因神經系統廣泛性發育障礙所致缺陷的系列性功能改善的訓練方法。

孤獨症兒童教育與康復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在教育過程中有康復手段,在康復中又時時存在教育的內容。對於兒童孤獨症的教育康復來說,就是通過各種物理手段和心理教育,發展他們感知覺、情感、語言、思維和行為,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

目前,社會上對孤獨症兒童教育康復普遍的提法是康復訓練,這實際上是將教育與康復截然分開了。社會上,我們看到許多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機構僅就孤獨症兒童的行為和感知覺方面出現的問題組織康復訓練。這些康復訓練往往是封閉的,康復訓練的內容和手段也十分的程式化。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把這些孩子看成只有低級心理機能的人,他們相信通過“刺激——反應”就能使這些孩子的行為發生改變。

我們知道,孤獨症兒童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語言、有需求、有自己獨特的交流溝通方式的、活生生的、充滿生機活力的、與其他兒童一樣需要得到呵護和愛的天真兒童。在生理發育方面與正常兒童無明顯差異,只是由於疾病的原因,從發病時起,他們神經系統的完善功能出現了明顯的問題。對於孤獨症兒童的發病原因,醫學目前還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清晰看到,孤獨症兒童只要經過系統的教育康復,他們的神經系統的完善功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對孤獨症兒童的康復,根本目的在於改善他們社會性差的狀況。而社會性體現在他們能正確地通過語言與別人交流;能夠運用正確的表達方式與別人溝通;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並能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完成一項或者幾項工作;能夠遵守社會的法律法規,等等。既然如此,我們就必須根據以上的內容來設計教育康復的方案,明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明確並設計好教育康復的具體措施。有效地改善孤獨症兒童社會性差的狀況,決不是在封閉環境中能夠實現的。因此,我們堅定地說,孤獨症兒童的教育康復必須採取開放,有利於他們實現教育康復目標的教育康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