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重視嬰幼兒口腔黏膜病

一、鵝口瘡:

若您的寶寶近兩天老是哭鬧不止,小嘴上還生了一圈白色的東西。那您的寶寶很有可能患了鵝口瘡。鵝口瘡又稱為“雪口”,口腔內如同鋪了一層白雪,醫學上把它稱為“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這是由一種叫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多見於新生兒和6個月以內的嬰兒,是通過孕婦的產道、接生用具和污染的哺乳用具發生的感染。實際上不少健康新生兒口腔中也存在白色念珠菌,但免疫力正常時不會發病,當機體免疫力低下時才會引起鵝口瘡。

對於該病的治療以局部處理為主,媽媽們可用紗布、棉花裹著手指,蘸取1-2%的碳酸氫鈉(小蘇打)輕輕擦洗寶寶口腔,每2-3小時1次,清除殘留食物;或塗1%的龍膽紫(俗稱紫藥水),1天2次,抑制真菌生長。當然,也可以去醫院配製黴菌素藥水塗擦。

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媽媽們還應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和哺乳用具的消毒。授乳期婦女要注意乳☆禁☆頭的清潔,及時換洗內衣,以消除感染源。

二、皰疹性口炎

皰疹性口炎是一種急性病毒感染,常發生在冬春季。多發生于6歲前兒童,特別是在出生後6個月到3歲的嬰幼兒更為多見。

寶寶總是先發燒後爛嘴,往往突然高燒,流口水,哭鬧,不願吃東西。開始口腔內沒有明顯病變,多誤認為感冒。2-3天后,寶寶的牙齦、舌、面頰部和嘴唇粘膜表面發紅、腫脹,出現界限清楚的小紅斑,隨後在紅斑基礎上形成針尖大小密集成團的小水泡,周圍有紅邊。水泡很快破潰,形成潰瘍迅即結痂,這時體溫會逐漸下降。約1-2周後自行消退,但較易復發。

治療時應注意,在保證寶寶充分營養與休息的同時儘早去醫院治療,不要自行亂用藥。

三、嬰幼兒創傷性潰瘍

嬰幼兒創傷性潰瘍多因外傷、硬物擦傷或新萌出乳牙所致,使寶寶相應的口腔粘膜受到損傷。損傷程度與受力方向、力度大小有關,多為單個損害,如嬰兒舌系帶潰瘍、貝氏口瘡等。

治療此類疾病關鍵在於去除寶寶創傷刺激因素,如糾正寶寶的不良習慣,適當改變餵養方式,磨改過銳的牙尖,若舌系帶過短的寶寶,應行舌系帶修整術。亦可局部塗抹1%龍膽紫等消毒抗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