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3歲寶寶被“逼”出糖尿病,這個錯媽媽們就不要再犯啦!

寶寶能吃飯愛吃飯本來是件讓人高興的事,可是貝貝的家人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了。貝貝才3歲多,體重卻已經超過了40公斤,稍微做點運動就喘不過氣,在幼稚園裡還被其他孩子嘲笑。更嚴重的是,前一段時間家人帶她去醫院體檢時發現她患了糖尿病,這麼小的孩子卻得了“老年病”,家人十分困惑,而當醫生說她患病原因是和過度肥胖有關時,爸爸媽媽心疼她的同時更是後悔不已。 家長們總希望寶寶多吃些,尤其是老人都認為胖寶寶身體好,長得壯,貝貝的家人就是這樣,總是追著她餵飯,想盡各種辦法讓她多吃些,除了正餐,每天還要吃各種零食,結果貝貝越來越胖的同時飯量也越來越大,現在醫生建議她減肥,可她隔不了多久就喊餓,小眼神可憐巴巴的,家人沒辦法只能繼續給她吃東西。

現在體重超標的寶寶越來越多,一些以往認為孩子不會得的病也出現了低齡化趨勢,跟寶寶超重就有一定關係。

一、寶寶為什麼體重超標?

1.不合理的飲食習慣。除了家長總是硬催著寶寶吃飯外,更容易引起寶寶肥胖的原因是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許多偏胖的寶寶都喜歡吃高熱量、油炸、高糖分的食物,家長溺愛孩子,也總會給他們買各種零食,很多零食都是屬於高熱量的垃圾食品。

2.不愛運動。許多孩子都沒有運動的習慣,吃完飯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尤其是現在智慧手機、平板越來越普及,好多兩三歲的孩子就已經養成了抱著手機玩遊戲的壞習慣了,除了傷眼睛外,長時間靜臥不動也容易導致肥胖。

3.遺傳因素。有研究表明,父母身材胖的話,孩子偏胖的幾率也會更高。

4.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原因外,孩子肥胖和生活習慣、某些疾病也有一定關係。

二、兒童肥胖有哪些危害?

1.易患病。和正常的孩子比,身材偏胖的孩子患高血壓、高血脂、呼吸道疾病、脂肪肝等疾病的概率都更高,一些孩子通常不易得的疾病,也有可能出現在肥胖兒童身上。

2.心肺功能差。偏胖的孩子運動能力一般都比較低,有的家長認為他就是懶,其實這就是心肺功能降低的表現。因為心肺要增加迴圈和呼吸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長期超負荷工作就會導致功能下降,嚴重時將會出現心室肥大等器官突發性質病變。

3.容易性☆禁☆早☆禁☆熟。體脂多會引起腎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下丘腦對迴圈中性激素閾值的敏感性降低,出現性☆禁☆早☆禁☆熟。性發育提前可引起性意識,會較早產生對性的迷惑、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影響兒童學習和生活。

4.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幼兒期和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敏感,很容易因為肥胖形成自卑心理,長久發展下去會影響到整個人的氣質和性格。

三、孩子偏重怎麼辦?

孩子在長身體的時候不要亂節食,否則會影響發育,控制飲食應該注意調整飲食結構,高蛋白、低脂肪,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同時要增加運動量,根據身體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年紀小的孩子父母要多帶他到戶外運動,不要整天窩在家裡玩手機電腦。

小兒糖尿病前期症狀

1、起病較急。約有1/3有患兒于起病前有發熱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膚感染病史。

2、多飲、多尿、多食易饑,但體重減輕,消瘦明顯,疲乏無力,精神萎靡。幼兒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後又出現遺尿,常為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3、易患各種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膚感染,女嬰可合併莓菌性外了且炎而以會陰部闖關為明顯的症狀。

4、長期血糖控制不滿意的患兒,可于1~2年內發生白內障。晚期患兒因微血管病變導致視網膜病變及腎功能損害。

糖尿病人吃什麼好

要控制小兒糖尿病病情,家長需要安排好患兒的飲食,要在限制糖分攝入的基礎上,極可能為孩子提供充足豐富的營養,滿足孩子的生長發育需求。

小兒糖尿病飲食原則:

1、限制攝入只含有糖分的食物:糖果和糖飲料。

2、堅持一個完整的進食正餐和副餐的時間表。

3、準確計算孩子攝入的營養量。

小兒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不能像成人一樣嚴格控制總熱量的攝入,要將熱量尺度適當放寬。可以限制食品種類,比如甜食、脂肪過多的食物不要吃。一般來說,身體較瘦的孩子一天可以攝入的熱卡量為1000+(年齡-1)×100,較胖的孩子為1000+(年齡-1)×80。不同食物的熱量有參照資料,家長可以根據資料選擇。

小兒糖尿病飲食宜忌:

宜:微量元素鋅和鉻有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因此,多吃一點鮮酵母、蘑菇和糙米等富含鋅和鉻的食物,對糖尿病患兒也很有益。烹調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

忌:易於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不宜多吃: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甜飲料、果醬、霜淇淋、甜餅乾、蛋糕、甜麵包及糖制糕點等。少吃油煎、炸、油酥及豬皮、雞皮、鴨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飲食不可太鹹,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腎等動物內臟類食物。含澱粉質高的食物及中西式點心均應按計劃的份量食用,不可隨意吃,以免過量吸取。

糖尿病患兒的飲食應隨孩子身體變化而不斷調整。家長可以定期帶孩子檢查身體,並根據具體情況和醫生協商,制定出適合孩子生長發育以及能控制病情的飲食計畫。家長還需教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病情,不要因一時口快而進食了不利於身體健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