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新媽媽輕鬆度過產褥期

產婦如何順順利利度過產褥期呢?產褥期(傳統的“坐月子”只是產褥期的前30天)是指胎兒、胎盤娩出後的產婦身體、生☆禁☆殖☆禁☆器官和心理方面調適復原的一段時間,需6~8周,也就是42~56天。在這段時間內,產婦要怎麼過呢?

如何應對"產後痛"?

什麼是”產後痛”?產後腹部像抽筋般地疼痛,尤其是給寶寶哺喂母乳的時候,這極可能是”產後痛”,一般認為是子宮收縮,使子宮得以正常下降到骨盆內所引起。這在經產婦或子宮過度伸展〈懷雙胞胎〉的產婦身上尤其明顯而強烈,因為這類產婦的子宮肌肉組織較為鬆弛。催產素可以促進子宮收縮,當藥效消失以後,在哺喂母乳時陣痛會更顯著。必要時可以利用溫和的鎮靜劑加以止痛,不過,四——七天之後這種疼痛會自然消失。


如何減少會陰部的疼痛?

所有採取陰☆禁☆道生產的產婦都有會陰疼痛的經驗,如果會陰有裂傷或作手術切開的話,疼痛會更嚴重,像一切新修補的傷口一樣,會陰切開術或裂傷的部位也需要時間才能痊癒,通常需要七-——十天,在這幾天之內,請遵手下列的會陰護理方法,以防範感染:

(1)更換衛生棉時,由前向後拿除,以防直腸的細菌污染陰☆禁☆道。

(2)大小便後以溫水沖洗會陰,擦拭時,務必記住由前往後擦拭。

(3)手不要去碰觸該部位,除非確定已經痊癒。

(4)產後可以”冰寶”冷敷,以減少會陰部水腫。

(5)產後二天以上,可以溫水坐浴。

(6)采側睡: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以減少該部位的疼痛。坐在枕頭或充氣的環狀壁上應該有所助益,坐下以前可以先收緊臀部肌肉。

(7)分娩以後,在產後期間盡可能多做陰☆禁☆道骨盆收縮運動,以刺激會陰部位的迴圈,加速痊癒,並且可以改善肌肉狀態。

排便問題

分娩以後,有許多生理因素可能會阻礙正常排便功能的恢復。其一,協助排便的腹部肌肉在生產時伸拉開來,因而有鬆弛和功能不彰的現象;其二,腸子在產後蠕動緩慢;此外,在分娩以前或分娩期間腸子可能就已經是空腹,而在陣痛之際,更未進食任何固體食物,因而無便可排。

不過,阻礙排便的最大潛在因素還可能來自若干心理層面:害怕縫合處裂開的潛藏恐懼;對醫院缺乏隱私性的自然羞怯;以及外在的壓力等多方面因素。一般而言,多攝取天然的纖維素食品,補充水份以及多起床走動,都可促進腸胃蠕動,利於排便,另外在心理上不要擔心傷口的縫合會裂開--它不會裂開的,排便時過度用力並不會使傷口縫合處裂開,但是可能會引發痔瘡。可以利用坐浴、局部止痛藥、栓劑或熱敷來舒緩不適。產後的第一次排便可能極為不舒服,不過,隨著糞便的軟化,而排便情形也日益規則,不適的情況會逐漸緩和而終至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