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四五個月時“厭奶期”來搗亂 厭奶有何症狀?

厭奶期一般指寶寶四五個月大的時候開始不再像之前那樣專注吃奶,而是吃吃停停,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而停止吃奶的時期。這個時期,寶寶喝奶的量明顯減少,看起來胃口不怎麼好,不少媽媽因此擔憂不已。此時,媽媽不必強求寶寶喝奶,可以營造更好的進食環境,或者適時添加輔食,也可以更換奶粉。通常厭奶期維持一段時間後寶寶就會自然恢復食欲。

什麼是厭奶期

一般情況下,寶寶在未滿周歲之前都會有一個厭奶期。厭奶期通常都是在寶寶在4~6個月大時,進入厭奶期自後,寶寶食欲明顯降低,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吃的奶量變少了。厭奶期的主要特徵是寶寶發育正常,活力也很好,好奇心與日俱增,所以很容易會因為對外界的好奇心而分散吃東西的注意力。媽媽們會發現寶寶吃奶的時候斷斷續續,顯得食欲不是很好,那麼就要考慮寶寶是不是到了厭奶期了。

在厭奶期,如果媽媽們沒有適當添加輔食,用小湯匙餵食以訓練寶寶的口腔協調功能,那麼寶寶日後可能會只喝奶不想吃固體食物,出現明顯的厭食,導致營養不均衡。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厭奶期時也千萬不要因此停止哺乳,只要同時給寶寶食用軟流質的輔食,母乳可以一直喂到2歲。另外,寶寶的厭奶期其實不會維持太長時間,媽媽們也不必過於擔心,通常過了這個特殊時期,寶寶就會自然恢復食欲,到時家長們也可以正常給寶寶餵食了。最重要的一點是,媽媽們要知道該如何應對寶寶的厭奶期,更好地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厭奶發生原因

1、生理因素:當寶寶厭奶時,首先要觀察一下,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所導致的。如果還併發了嘔吐、便秘、腹脹、腹瀉、發燒等症狀,應該立刻就醫治療。

2、心理因素:由於從出生開始,寶寶每天喝的都是同一種食物,一段時間後,可能會產生厭惡喝奶的情況,這也是寶寶在提醒爸媽,該給他吃些不同的東西了。適時給寶寶流質食物,便會逐漸恢復胃口,如果寶寶活動力佳、精神也好,只是食欲稍差,爸媽並不用太擔心。

厭奶期多長時間

第一階段:寶寶3-4個月的時候,寶寶逐漸成熟,一方面,他可能添加了輔食,比較喜歡新口味的食品,而對奶粉暫時失去了興趣。4-6個月,寶寶的體內乳糖酵素開始減少,舌頭的味覺也開始產生變化,胃口開始改變。另一方面,他的聽覺視覺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使得他對外界更感興趣,往往一有風吹草動就去“管閒事”,心思不在吃奶上了。

第二階段:寶寶6-10個月左右,這個階段大部分的寶寶在長牙。由於牙齦痛癢,寶寶往往會在吃奶的時候專注於啃咬奶嘴乳☆禁☆頭,導致厭奶征狀。

厭奶期症狀

生理性厭奶期: 特徵是嬰兒發育正常,活力很好,只是吃奶量暫時減少。“生理性厭奶期”在嬰兒是很常見的現象,常發生在兩個時期。有的新生兒喝奶量一向正常,到2、3個月大,突然喝奶量減少,但活力、體重都正常,無任何病態。這主要是在2、3個月前吸奶是種反射動作,只要給予奶水就喝,但是之後就會按身體實際需要和食欲來調整奶量,所以食量可能會變少。

第二個時期是4-6個月以後,嬰兒的生理發育及感官功能愈來愈成熟,開始對周遭的環境產生好奇並喜歡探索,自然就容易對“吃”分心,這該是厭奶的主要原因。

另外,四個月之後可開始替寶寶添加輔食品,寶寶在吃了與牛奶不同的多樣化食物之後,很可能會“喜新厭舊”,變得不再只鍾情於“奶水”這種單一口味的東西。甚至對吸拇指或玩弄垃圾筒都覺得比喝奶好玩,所以會有厭奶的現象產生。

相關閱讀:嬰兒吃奶粉的三大注意事項 你知道嗎?

心理厭奶: 由於一些因素的干擾,致使孩子對吃奶,特別是配方奶餵養的興趣降低,出現進食奶量減少,因此被冠以“厭奶”。

1、 孩子進食時的環境過於嘈雜。隨著嬰兒長大,神經系統必將逐漸成熟。其中,表現在對外界事情的興趣逐漸增強。如果孩子進食時,家長的走動或其它聲音都可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孩子進食時,爸媽可以自己也在進食或嘴裡咀嚼食物,比如口香糖等,以此引導孩子進行咀嚼。孩子喝奶或進食時,家長最好不要說話或做其它動作,這樣孩子可以比較專心地進食。

2、 進食食物間味道差異較大。孩子在生後會儘快接受母乳或配方奶餵養。可是在孩子3-4個月時,很多家長會給孩子添加果汁、鈣水等味道比母乳或配方奶重很多的液體,而且這些液體也通過奶瓶餵養。這樣非常容易導致孩子的混淆。為何同為奶瓶進食的液體,會有味道上如此的差別。待孩子味覺有些發育時,他們就會作出選擇,躲避奶汁的餵養,而等待果汁等味道較重的餵養過程。

因為食物味道上差別造成的“厭奶”只能通過調整味道來解決。比如:將配方奶中也加些果汁,同時停止果汁的奶瓶餵養,待孩子再次接受配方奶後,逐漸減少配方奶中添加的果汁量,最後停止添加果汁。為了繼續給孩子提供水果中的營養,可採用果泥,小勺餵養的方式。

相關閱讀:寶寶不吃奶怎麼辦?

病理性厭奶: 孩子除了厭奶外,還出現相應的其它異常表現,比如:睡不安;精神差;易哭鬧等日常生活規律的改變和發熱;嘔吐;腹瀉等疾病表現。病理性厭奶一般伴隨急、慢性疾病。如急性咽喉炎、鵝口瘡,造成口腔疼痛,會使嬰兒食量突然變少。急性呼吸道感染,導致鼻塞,嬰兒吸奶時無法換氣,也會厭奶。還有急性腸胃炎,尿路感染造成腹痛、發燒,嬰兒會哭鬧不安。最嚴重的厭奶狀況,則是患有敗血症的嬰兒。如果發現寶寶除了厭食,還有腹脹、嘔吐、發燒或呼吸急促、活力不佳等情況,就應立即就醫。

寶寶厭奶期怎麼辦

寶寶厭奶期主要發生在4到6個月左右,但是有些寶寶厭奶期會持續比較久,所以單純的等待寶寶自然恢復其實也是不靠譜的。有些寶寶可能最初只是生理性厭奶,但是時間久了也可能會演變成病理性,這樣問題就嚴重了。那麼,寶寶厭奶期怎麼辦呢?

1、營造理想的進食環境。觀察寶寶在什麼情況下餵食的最理想,而去營造一個最適當的進食環境。大多數的寶寶在一個安靜、較不會被干擾的場所比較容易專心吃奶。

2、少吃多餐。一頓吃很少的話,就多吃幾頓。只要寶寶有興趣吃了就喂,吃米粉前也先喂餵奶粉,不吃再吃米粉。幾個星期後寶寶對奶粉的排斥漸漸消除,厭奶的情況就消失了。也可以通過遊戲消耗寶寶的體力,當他精力耗盡、感到饑餓時,進食的狀況也會獲得改善。

3、及時添加輔食。寶寶4個月左右其實就能吃輔食了,米粉、蛋黃、肝粉魚粉、果泥逐漸到菜肉粥、爛麵條等,能吃輔食後,寶寶至少能從其他方面吸取營養。不必強求一天喝多少奶,但是輔食吃多了也不行,會影響吃奶量。

4、奶嘴洞大小要適當。有時候寶寶喝奶少,可能是因為奶瓶上奶嘴的奶洞太小,使寶寶吸得不順暢,因此喝的量才減少。媽媽們可以檢查一下奶瓶上奶嘴的奶洞,是否能順利流出,通常最佳的速度是1秒1滴,滴不出來或滴得太快,對寶寶都不好。

5、不要常換奶粉。奶粉更換速度不要太頻繁,寶寶會沒有時間適應。如果要換新牌子,也不要一下子全部換,最好和別牌子的奶粉混合搭配,並觀察一周排便狀況,若排便正常,表示適應良好,此時才可以更換全新的奶粉。進入厭奶期後,更換奶粉牌子的效果有限的話就可以放棄使用這一方法了。

相關閱讀:寶寶不喝奶有6種可能:如何讓寶寶好好吃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