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新生兒吐奶怎麼辦?如何預防新生兒吐奶?

新生嬰兒吐奶怎麼辦?給寶寶剛喂過奶,卻馬上吐了出來,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都有過寶寶吐奶的經歷。當時一定是既焦急又心疼吧?現在,讓小編來告訴你解決的方法,還有如何預防新生兒吐奶吧。

什麼是吐奶?

吐奶和溢奶是兩種常見現象,對孩子的發育有一定的影響。吐奶一般是因為新生兒胃幽門狹窄,同時胃與食管結合部比較鬆弛,當胃強烈蠕動時,胃中的奶從食道返流,由口中吐出,形成吐奶。吐奶時,奶水強有力地從嘴巴吐出,甚至呈噴射狀。溢奶是由於食管末端的括約肌發育不夠完善,致使胃和食管之間不完全閉合,因而進入胃裡的奶水再次返流到食管,從嘴邊溢出。新生兒處於發育時期,對營養的需求很大,因此做好預防工作,為孩子的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是是媽媽必須做的工作。

吐奶量較多,多發生在餵奶後。寶寶的吐奶前會出現伸脖子或者張口等痛苦難受的表情。溢奶量少,一般發生在寶寶吃完奶時,隨意的吐出一兩口奶。

吐奶在新生兒是正常現象,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頭幾個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幾次奶。

新生兒吐奶怎麼回事

新生兒吐奶嚴重有生理和病理兩方面的原因,寶寶的胃容量小,食管肌肉的張力低,食物很容易吐出。也可能是感冒便秘等引起,餵養姿勢不對,餵奶過快,過早添加輔食等也是造成新生兒吐奶嚴重的原因。

1、生理原因

寶寶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準位。這樣就會使得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另外,由於寶寶食管肌肉的張力比較低,賁門比較鬆弛,關閉不緊,所以很容易被食物破門而出,導致吐奶。

這些生理性的吐奶,等寶寶再長大一點後,胃垂向下、腸道蠕動的神經調節功能和內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的功能漸漸增強,才不會吐奶。

2、病理原因

感冒、細菌感染、便秘、幽門狹窄、食管閉鎖、腸閉鎖、腸旋轉不良、先天性巨結腸等,都會造成寶寶異常吐奶。

3、餵養、護理不當

餵奶姿勢不當、餵奶過快、奶量過多或兩餐間隔時間太短;餵奶時翻動小兒過多;過早添加輔食;以奶瓶餵食時,奶嘴的洞口過大,造成奶汁流出過快,來不及吞咽等等這些餵養不當都會導致寶寶吐奶。

當寶寶在6 個月大之後,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胃腸功能發育也比較成熟,吐奶的次數也就明顯減少了。而新生兒經常吐奶,媽媽們一定要分辨是生理原因、病理原因還是自己餵養不當的原因,從而決定如何解決寶寶吐奶的煩惱。正常情況下的吐奶,家長也不用擔心,只有寶寶體重增加正常,精神狀態好就行。

吐奶的原因:寶寶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成熟

新生兒的胃部,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呈不穩定狀態,同時賁門部位(胃部入口)還比較松。也就是說,大人吃飯時,當食物進入胃部後,賁門會通過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於嬰兒的胃賁門部位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收縮,從而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與大人相比,新生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禁☆頭的方式比較笨拙,從而導致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當孩子打嗝或身體晃動時,吃進去的奶也就比較容易被吐出來了。

相關閱讀:什麼原因造成新生兒吐奶

新生兒吐奶如何處理?

1.餵養姿勢不當會導致寶寶吐奶,因此要預防新生兒吐奶首先要有正確的餵奶姿勢,如果是母乳餵養,餵奶時宜將嬰兒的頭稍抬高一些,並用食指和中指捏住乳☆禁☆頭,其餘的手指按住奶的下面,以防止乳汁流出過速。人工餵養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乳☆禁☆頭和奶瓶,乳☆禁☆頭的孔眼開的要適當,過大或過小都不行。最好開兩三個小的孔眼,這樣乳汁就不會流得太快。

2.喂完奶後千萬不要和孩子嬉戲或運動,應該讓寶寶伏在媽媽的肩上,然後輕輕拍孩子的背部,這樣可使寶寶吃奶時吞下去的空氣趕出來而避免吐奶。

3.餵奶過於頻繁也會導致寶寶吐奶,因此餵奶要定時定量,如果喂的量過多或兩次餵奶時間太近,胃因過度膨脹而容易將奶吐出。

4.奶水過涼或奶水不衛生等都可能導致寶寶吐奶。此時如果準備有新生兒餵養必備的話就能避免此種情況了,新生兒餵養必備包括:貝親奶瓶保溫袋、NUK矽膠模擬透氣奶嘴、NUK150ml寬口PC奶瓶、貝親微波爐蒸汽消毒盒、NUK奶瓶刷、奶嘴刷。貝親奶瓶保溫袋可以幫助媽媽在餵養寶寶的時侯保證奶水的溫度,而貝親微波爐蒸汽消毒盒和奶瓶刷和奶嘴刷也是必備的,可以保證寶寶吃奶工具的乾淨衛生。

新生兒吐奶嚴重怎麼辦

新生兒吐奶的情況,媽媽要注意區分是生理性吐奶還是病理性吐奶。生理性吐奶數以正常情況,媽媽在餵奶時注意每次餵奶量不要過大,餵奶後先把寶寶豎起來,輕打背部;如果寶寶出生24小時就不停吐奶,量較多,多為病理性吐奶,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1、生理性吐奶

(1)媽媽在孕期的時候,要注意乳☆禁☆房保護,有乳☆禁☆頭凹陷的媽媽,要逐漸把乳☆禁☆頭提拉出來,以便於寶寶出生後吸奶。用奶瓶餵奶時,要注意橡皮乳☆禁☆頭扎眼不要過大,防止寶寶吸奶過急、過沖。

(2)餵奶次數不宜過多,每次餵奶量不宜過大。

(3)餵奶前不要讓寶寶過於哭鬧。

(4)餵奶時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滿乳☆禁☆頭,這樣可以防止寶寶胃內吸入過多的空氣而導致吐奶。

(5)餵奶後不要過早的翻動寶寶,最好把寶寶豎起來,輕輕拍打背部,使其打出幾個飽嗝後,再放回床上,這樣寶寶就不容易發生吐奶現象了。

(6)容易吐奶的寶寶,在餵奶後,最好將他的床頭抬高一點,頭側位睡,防止吐奶時發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以上為新生兒生理性吐奶,不需要特殊治療,爸媽只需要合理餵養和加強護理,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和胃腸功能逐漸完善,就會慢慢好轉。

2、病理性吐奶

如果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就開始吐奶,量較多,甚至呈噴射狀吐奶,或者除吐奶外還伴有其他異常的症狀體征,這表明寶寶是因為生病而引起的吐奶,屬於病理性吐奶,爸媽應該及早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病理性嘔吐的常見原因是食管閉鎖、胃食管反流、肥厚性幽門狹窄、腸旋轉不良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確診後應手術治療。

新生兒吐奶的正確拍法

我們在給嬰兒喂完奶之後,或多或少的總會發現嬰兒有吐奶的現象。這時,年輕的爸爸媽媽給嬰兒拍嗝可以減少嬰兒吐奶、溢奶的情況。拍嗝可以讓嬰兒感覺舒服一些,可是錯誤的拍嗝方式卻會增加嬰兒的負擔,因此,媽媽網百科要為各位爸爸媽媽介紹一些正確的拍法。

一、側趴式

媽媽坐好雙腿合攏,將嬰兒橫放,讓其側趴在腿上,嬰兒頭部略朝下。媽媽以一隻手扶住嬰兒下半身,另一隻手輕拍嬰兒上背部即可。這個姿勢比較適合較小的嬰兒,為了防止嬰兒滑落,要適當用力把嬰兒身體固定在媽媽大腿上。

1、拍打時,五根手指頭併攏靠緊,手心彎曲成接水狀,確保拍打時不漏氣,同時,注意拍打的力度,一般以引起嬰兒背部震動,但不讓嬰兒感到疼痛為宜。

2、每次拍打嗝,可以伴隨著嬰兒喝奶過程分2-3 次來拍,不必等嬰兒全部喝完。這樣對嬰兒的消化很有幫助,特別是容易脹氣、溢奶、吐奶的嬰兒,在開始餵食之後不久就要先幫他拍打嗝,這樣可有效避免脹氣或吐奶。

3、拍打嗝關鍵是經常變換位置,拍打嗝的方式因人而異,各位媽媽可以進行多方面的嘗試,拍背、撫觸、按摩等都可以。但媽媽必須瞭解一點,經常變換位置、適度給嬰兒腹部一些小壓力,才是拍嗝的關鍵。

二、直立式

儘量把嬰兒直立抱在肩膀上,以手部的力量將嬰兒輕扣著,再用手掌輕拍嬰兒的上背,促使嬰兒打嗝。在直立式拍嗝的過程中,媽媽可以注意一下三個方面

怎樣防止新生兒吐奶

新生兒可是爸爸媽媽甜蜜的負擔哦!在照顧新生兒的過程中,爸爸媽媽會遇到很多前所未見的問題。怎樣防止新生兒吐奶?這是很多奶爸奶媽之前從未想過的事情,於是,但問題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就得不得不著手解決問題了。新晉爸爸媽媽們,一起跟著媽媽網百科來學習防止新生兒的方法吧!

1、選擇適合大小的奶嘴

奶嘴孔如果過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從而導致空氣與奶汁被一起吸了進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過大,孩子吸吮時就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劇烈的咳嗽。所以,在選擇奶嘴時,我們要考慮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2、把握正確的餵奶姿勢

新手媽媽們給寶寶餵奶時,一定要把寶寶抱在懷裡, 讓寶寶的身體與水平線處於45°角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就會很自然地流入小腸, 這樣就會大大減少吐奶的概率。媽媽們千萬不要圖省事,讓寶寶平躺在床上吃奶,這可是預防寶寶吐奶的大忌哦。

3、餵奶時不要太急

注意不要讓寶寶吃的太急,如果奶脹、噴射出來,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4、幫助寶寶拍背、打嗝

給寶寶喂完奶後,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寶寶通過打嗝排出吃奶時吸進胃裡的空氣,一般輕拍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這可是防止寶寶吐奶的最好辦法哦。

5、掌握好每次的餵奶量

相關閱讀:新生兒吐奶塊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