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肺炎是咳出來的?打預防針防肺炎很重要

最近天氣冷,不少寶寶也因此感冒,嚴重的甚至會患上肺炎。這讓爸爸媽媽感到很擔憂。

別急,就讓我們來好好認識一下肺炎的問題吧。

肺炎是咳出來的?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廣告裡說,“孩子感冒,最怕咳嗽,就怕咳出肺炎。”許多爸爸媽媽聽見寶寶咳嗽,也特別擔心,就怕寶寶因此發生肺炎。

可是這是真的嗎?

其實,這是弄錯了邏輯順序。因為咳嗽是肺炎的症狀之一,但咳嗽卻不是肺炎的成因。

咳嗽本身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當氣道裡有異物,或者有過多分泌物時,我們可以通過咳嗽將其排出。所以咳嗽本身並不是壞事。相反,有些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因為大量的痰液堵在氣道裡,無法咳出,反而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只不過,如果咳得太厲害,患者肯定不舒服,甚至晚上也休息不好,所以也要進行處理。

但爸爸媽媽們務必知道,單純的咳嗽是不會導致肺炎的,而且咳嗽的輕重程度,和疾病的嚴重程度也不是直接相關的。

有些寶寶咳嗽很厲害,確實難受,但並沒有肺炎;有些寶寶不怎麼咳嗽,病情卻可能很嚴重。所以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被單純的咳嗽所蒙蔽。

肺炎該如何預防?

肺炎就是寶寶肺部被感染,從而出現咳嗽,發燒,氣促的症狀。它一般是由於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5歲以下的寶寶,肺炎通常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5歲以上的寶寶,肺炎通常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當然有時也會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又合併細菌感染。

不過,既然是感染引起的,所以肺炎和很多感染引起的疾病一樣,也可以通過疫苗來主動免疫。

在門診,我們經常遇見一些家長,諮詢是否要接種“肺炎疫苗”。畢竟,相對於卡介苗、百白破之類的“計畫免疫”,肺炎疫苗並不在其列,主要還是由父母根據自家的情況來決定。

不過,如果條件允許,其實還是建議爸爸媽媽們在入冬前,就給寶寶主動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的。因為b型流感嗜血桿菌和PCV肺炎球菌,對5歲以下的兒童來說還是很危險的,在美國,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接種以前,每年有20000個5歲以下的兒童發生感染,其中3%-6%的感染者死亡。但在疫苗接種推廣後,感染發生率下降了99%。在PCV肺炎球菌疫苗接種推廣後,除了肺炎外,肺炎球菌腦膜炎、敗血症、中耳炎的發病率也大幅度下降。

當然,爸爸媽媽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健康狀況、所處環境以及家庭經濟能力來綜合判斷。如果孩子從小體弱多病,易得傳染病;居住環境、衛生條件和冬季的取暖條件不好,那麼還是建議主動接種疫苗,畢竟比起感染肺炎後的住院治療費用,接種費用還是要低不少,而寶寶少受很多罪。

如何判斷肺炎?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肺炎和普通感冒都會引起咳嗽、發燒等症狀,所以他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區分。結果不是因為普通的感冒發熱而大驚失色,反復跑醫院; 就是誤把肺炎當感冒,錯過了及時治療,甚至釀成更大的風險。

肺炎的症狀包括:咳嗽、發燒、呼吸增快、呼吸困難、呼吸時胸部疼痛、嘴唇和甲床青紫、餵養困難、煩躁不安等。雖然寶寶患肺炎時,並不是上述所有的症狀都會出現,當如果寶寶咳嗽劇烈,高熱不退,精神不好,那寶寶很可能就是肺炎。

對於不懂醫學的爸爸媽媽來說,可以在寶寶安靜(睡眠)的狀態下,認真計數孩子的呼吸次數,例如把孩子的衣服打開,認真計數胸廓及腹部起伏次數,如果每分鐘呼吸次數顯著增加,就說明可能有問題了,寶寶可能已經出現呼吸困難,是肺炎的可能性很高。

另外,普通寶寶發熱用物理降溫和退熱藥後,總能管用一陣子;而肺炎寶寶即便用完退熱藥,也會在短時間內再燒上去。如果同時伴有精神萎靡、嗜睡、異常煩躁、不肯吃奶,就更要及時就醫,因為這通常是肺炎的表現。

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寶寶出現面色青紫或蒼白、沒有呼吸(呼吸微弱)、嚴重呼吸窘迫,更要立刻帶寶寶去醫院!

肺炎如何調養?

如果肺炎很嚴重或寶寶比較小,一般需要住院治療。即便不必住院,治療方面也應該遵從醫囑用藥,千萬不要自作主張。

一定要讓寶寶獲得充分休息,給寶寶補充足夠多的液體。

另外,肺炎寶寶不需要忌食雞蛋。因為發熱對體力消耗很大,所以還應該給寶寶注意補充營養。

0-1歲嬰幼兒應餵養充足的母乳或配方奶,吃輔食的寶寶也要吃足夠的輔食。至於其他寶寶,也要注意攝入優質蛋白如畜瘦肉、禽瘦肉、魚、蝦、蛋、奶,只要不過敏,就能進食。大一點的寶寶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或水果,以補充礦物質。

發熱期烹飪應該注意低鹽、少油、清淡、半流質,禁忌堅硬及含纖維高(如韭菜、芹菜)的食物,不吃生的大蔥、洋蔥、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咳嗽、氣喘等症狀。水果選擇應具有多樣性,蘋果、梨、橘子等都可以,不必只吃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