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為啥會上火?家長該如何給寶寶滅火?

俗話說:“春天孩兒面,一日變三變”。在乍暖還寒、氣候乾燥的春天,對臟腑和肌膚嬌嫩、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的小寶寶來說,很容易出現發燒、煩躁、嘴唇乾裂、嗓子痛、腹瀉或便秘等症狀,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上火”。寶寶火氣沖天,媽媽們該如何滅火?

寶寶上火原因

“上火”也有不同種類,只有瞭解“上火”類型才可對症下藥。

首先“上火”有外來之火和內生之火之分。

感冒時的發熱,嗓子痛都屬外生之火。而內生之火在中醫上主要分為幾種——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腎火。

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心煩、口幹、盜汗、低熱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幹、小便短黃、心煩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現為潮熱盜汗、乾咳無痰、咽疼音啞等。

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便秘、腹脹、舌紅少苔、飲食量少;實火表現為口幹、上腹不適、大便幹硬。

肝火:表現為頭痛、面紅目赤、口乾咽疼、尿黃便秘、甚至吐血。

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等症狀。

再從細了劃分,這“火”還可分實火和虛火。

實火主要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症狀主要表現在煩躁,頭痛,高熱,目赤,腹脹痛,小便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幹鼻出血等。

而虛火可進一步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兩種病狀。

陰虛火旺多表現為躁動不安、形體消瘦、口燥咽幹、舌紅無苔。治療時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原則。

氣虛火旺者表現全身燥熱、畏寒怕風、身倦無力、舌淡苔薄。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甘溫除熱為原則。

寶寶上火容易引發的症狀

口角炎

俗稱“爛嘴角”,多因維生素B2和鋅缺乏引起,假如伴有細菌或真菌感染時更易出現嘴角乾裂、糜爛,疼痛。

鵝口瘡

又稱“雪口”,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常見的嬰幼兒口腔病。在口唇、舌及頰黏膜均可見到大小不等的皰疹,四周有紅暈,破潰後形成潰瘍,有黃白色纖維素分泌物覆蓋;不肯吃奶、吃飯、喝水,哭鬧不安,大一點的寶寶會說口腔疼痛;有的患兒伴有發燒、精神萎靡等症狀,寶寶上火應該以清淡類的食物為主,奶粉則以清淡口味的最佳,對寶寶味蕾發育很有幫助。

上呼吸道感染

寶寶上火是引發上感的導火索,這是因為咽喉部乾燥,反抗力下降。若受到鼻病毒等感染,就會發生上感,出現發熱、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狀。嬰兒的鼻腔被濃鼻涕阻塞時,就會出現呼吸困難,拒絕吃奶等。

鼻出血

春天,尤其是早春二月,氣候比較乾燥、嚴寒,寶寶上火後引起鼻黏膜乾燥,導致黏膜下小血管破裂而流鼻血。

急性喉炎

由於寶寶喉腔狹小,聲門下軟骨柔軟疏鬆,黏膜內血管和淋巴管豐富,一旦上火,咽喉出現炎症時易發生喉頭痙攣性水腫,進而導致喉梗阻,患兒吸氣性呼吸困難,鼻翼煽動,聲音嘶啞,咳嗽時發出“空空”的聲音,面色蒼白,口唇青紫,嚴重者可出現三凹征(即呼吸時,在鎖骨上窩、胸骨上窩、肋間隙及劍突下窩處出現凹陷),甚至昏迷。如不及時搶救,會因窒息而死。

急性中耳炎

與成人相比,幼兒的咽鼓管位置呈水準狀,且較寬、直、短,上火或感冒後,鼻涕增多,咽喉部有炎症時,鼻咽部的細菌或病毒輕易通過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有些患兒伴有發熱、畏寒、嘔吐、腹瀉等症狀。周歲以內的寶寶會哭鬧不休、煩躁、抓耳、不吃奶等。兩三歲的寶寶會指著耳朵說痛。

百日咳

寶寶上火後咽喉幹痛,呼吸道黏膜易受到百日咳桿菌的入侵而發病。初期出現低熱、流涕、打噴嚏、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7~10天后轉入痙咳期,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發作日益加劇,每次陣咳可達數分鐘之久,咳後伴一次雞鳴樣長吸氣,若治療不善,此期可長達2~6周;恢復期陣咳漸減到停止,約有2周或更長。有的病程可達2~3個月,故有“百日咳”之稱。

大便幹

症狀:由於寶寶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全,當攝入的鈣超過推薦量時,會與乳製品中的磷、酪蛋白結合,形成食積而引起寶寶上火,出現大便幹結的症狀,糞便硬結而量少,呈栗粒狀,每隔3~5天才排便一次。排便過程延長或排便困難,排便時因肛門受幹結糞便剌激出現疼痛而哭鬧。

危害:患上便秘的寶寶由於排便時感到疼痛,因此常常會盡可能拖延排便時間,造成大便更加乾燥,形成惡性循環。另外,便秘造成寶寶體內殘留的食物沒有及時通過大便排出,日久便在胃腸道產生毒素,形成有害物質。有害物質會降低免疫力,人體易被外界病毒所侵害。長期排便不暢,會引起以後心理上對排便的抗拒,長久形成沒有排便的習慣,將來習慣性便秘。

小便黃

症狀:觀察寶寶的小便,若發現比平時的顏色變黃,分量變少,這一症狀表明寶寶上火了。這也是體內水份缺少在尿液中的體現,需要採取措施調節。

危害:由於體內積火,流汗、排尿、皮膚及呼吸時水分蒸發,造成較多水分流失,這些也是造成糞便幹硬的原因。長期小便短黃,代表寶寶身體經常水分缺失,正常生理活動和身體發育必然受到影響。

口舌生瘡

症狀:身體上火引起的口舌生瘡,由於疼痛等不適的感覺,未會說話的孩子多表現為不肯吃飯,容易煩躁,不安哭鬧,甚至不願喝水。有些寶寶會不時在口腔附近用手觸動。出現以上表現,就需要檢查寶寶的口腔粘膜和舌頭是否有瘡或潰瘍。

危害:口舌生瘡導致孩子不肯吃飯、煩躁不安、甚至不願喝水。,使寶寶正常營養供應不足,影響身體發育。另外,口舌生瘡的這樣的症狀,不注意很容易引起口角炎,俗稱"爛嘴角"的問題。

睡不香

症狀:寶寶睡覺的時候經常出現煩躁、不安、哭鬧、易驚醒,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等等情況,寶寶若無其它病症、身體不適,就有可能是因為上火引起的體內失調而引起的睡眠障礙。

危害:睡不香導致生活作息紊亂,也使寶寶容易出現生氣、精神煩躁、脾氣急躁衝動、情緒波動等狀況,這些都容易使孩子的生理機能出現偏差,進一步加重上火問題。最終導致發育不良、抵抗力下降、病毒侵襲感冒發燒等嚴重後果,從而影響寶寶正常身心發展。

眼屎增多

症狀:有些寶寶會出現眼內分泌物增多的情況,尤其是早晨起床時可見眼角有眼屎,過多時會粘住眼瞼。在排除這些眼部不潔物是由於正常胎脂分泌或者其他病變可能之後,可初步判定寶寶上火。

危害:眼睛分泌物(眼屎)多而不注意清潔,容易引起病菌入侵,其中一種情況是引發麥粒腫。麥粒腫俗稱針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是寶寶常見的眼病。中醫同時認為這是外感風熱毒邪過食辛辣,脾胃蘊積熱毒,熱毒上攻而致病。

有口氣

症狀:口氣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種身體發出的警示信號。寶寶口中呼出不良氣味,表示孩子可能正在上火。寶寶不良口氣的問題,該及時判斷排除原因並採取有效措施。

危害:口氣常代表寶寶腸胃功能紊亂,身體的“胃火”一般與餵養不當出現積食有關。有口氣會影響到日常生活體驗,而胃火嚴重時會同步出現大便幹結等問題,形成上火的惡性循環。

相關閱讀:這些常見症狀說明寶寶上火了 滅火有招看過來

寶寶上火的護理治療

遇到寶寶上火的狀況,首先媽媽們應該堅持母乳餵養,因為母乳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免疫抗體,能提高呼吸道抵抗力,防止上火;平時應該多喂寶寶喝白開水,四個月的寶寶添加輔食時,可以適量的添加米湯、菜泥、肉泥、果汁等食物,六個月的寶寶可以適當的補充富含膳食纖維穀類、新鮮蔬菜、水果等食物;同時養成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在保暖方面,也不宜給寶寶穿的過厚,要適當的添減衣物。

平時我們對寶寶的飲食也要多注意一些,如多吃些清火蔬菜,如白菜、芹菜、萵筍、茄子、等。要忌辛辣、油膩、高熱量的食物,要注意給寶寶少吃大蔥、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肉類、巧克力以及油炸類等熱量高的食物。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且能夠幫助消化,經常性的讓孩子多吃水果,特別是應季性的水果是有利於寶寶成長發育的。我們還可以用水果做成美味的水果沙拉來吸引孩子吃。

另外還要培養寶寶喝白開水的習慣,補充寶寶體內所需的水分,同時也是在清理腸道,排除廢物等。如果寶寶不愛喝白開水,可以加一些白糖或者是果汁類的東西。在起居上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睡眠,因為睡眠不夠或是睡眠品質不好,引起上火。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的環境清新,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此外也要考慮勞逸結合,切不可讓孩子過度疲勞。

相關閱讀:寶寶上火啦~~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