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孕媽媽,進補不要過量哦!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攝影部落

據調查,如今八成孕婦存在營養過剩的現象,孕婦服用營養品過量可能危及胎兒。孕婦營養過剩會導致胎兒發育過大,不僅順利分娩有困難,還是未來肥胖症的隱患,孕婦若攝取過多的維生素A、D還可造成胎兒出生缺陷。

補充維生素過量的危害

維生素A——孕婦若超量服用維生素A,不僅可引起流產,而且還可能發生胎兒神經和心血管缺損及面部畸形。除非已確診患有維生素A缺乏症,才需要額外補充。一般來說,每日合理的膳食可提供5000~8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這不僅能充分滿足孕婦每日所需,而且也已達到了哺乳期婦女每日8000國際單位維生素A的需要量。

維生素B6——很多婦女懷孕後早孕反應比較嚴重,經常嘔吐,有人就認為多服點維生素B,既能止吐,又可補充維生素。其實不然。孕婦過量或長期服用維生素B6,胎兒就容易對它產生依賴。孩子出生後易出現哭鬧不安、易受驚、眼球震顫、反復驚厥等異常表現。有這種毛病的嬰兒,在1~6個月時還可出現體重不增。醫學上稱之為維生素B6依賴症,如果診治不及時,將會留有智力低下的後遺症。其實,婦女在妊娠期,維生素B6的每日需要量僅比非孕時增加0.6毫克,而日常食物,如肉、魚、蛋黃、豆類等完全可以滿足需求。就是在妊娠早期,孕婦也完全不需要額外服用維生素B6。

維生素C——孕婦如果每日過量攝入(超過1000mg)維生素C會影響胚胎發育,因為大劑量的維生素C易使體內形成“酸性體質”,這不利於生殖細胞的發育,而且長期過量服用還會使胎兒在出生後發生壞血症。

維生素D——補充過多如每日超過15毫克容易造成軟組織的鈣化。另外,各種營養素之間都存在協同或拮抗作用,如孕婦在補鈣時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D可幫助鈣的吸收,但是,如果過量服用則會引起胎兒的高鈣血症,造成主動脈和腎動脈狹窄,高血壓和智力發育遲緩等。

維生素E——孕婦過量服用可造成新生兒腹痛、腹瀉和乏力。

幸孕草提醒:如今很多准媽媽及其家人,都希望寶寶健康聰明,市面上各種孕婦營養保健品又琳琅滿目,朋友和家人都不時買來營養品讓准媽咪進補,因而導致准媽媽營養過剩。實際正如醫生所說營養均衡才是最重要的!

孕媽媽如何補充營養

技巧1 營養攝取務求均衡

准媽媽在懷孕期間所攝取的營養,與腹中胎兒的成長發育息息相關,而良好的營養就來自於日常的均衡飲食。

所謂“均衡飲食”,也就是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五穀根莖類、奶類、魚肉豆蛋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在於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素不同,例如奶類可提供蛋白質、鈣質;蔬菜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質;五穀根莖類則是重要的熱量來源……等,如果偏廢或獨鐘哪一類食物,對營養需求而言都是一種失去平衡的狀態,所以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是非常重要的。

技巧2 少量多餐慎選點心

腹脹是大多數准媽媽常見的困擾,從懷孕初期到後期都可能發生,因此,准媽媽不妨掌握少量多餐的進食原則,每天分成4~6餐,每餐維持5、6分飽,避免一次吃進大量食物,不僅可以減輕腹部飽脹的不適感,也有助於孕期體重的控制。

少量多餐指的是在三餐之間增加點心,而如何挑選適合的點心,也是不能忽略的重要環節。鐘子雯營養師提醒,為了控制熱量攝取並兼顧營養需求,准媽媽可多選擇水果、麥片、低脂牛奶……這類營養高且熱量低的食物做為點心,儘量避開高熱量、高油脂、高糖的食物,如蛋糕、洋芋片、調味飲料等,否則非但缺乏營養價值,還容易造成體重直線上升。

技巧3 飲食衛生不能馬虎

為了避免病從口入,影響自身及胎兒的健康,准媽媽對於飲食衛生必須格外注意,例如儘量食用已處理過或徹底煮熟的食物、確認食物或食材的保存期限、烹調食物或用餐前要先洗手、確實做好食物的保鮮工作等,都是一般常見的基本原則。

營養師表示,除了上述原則之外,准媽媽應避免購買來源不明或價格過低的食品,儘量選購有監測機構認證的食品,以確保食品品質;一旦發現食品有異味或腐敗的情形,也要立刻停止食用。另外,建議准媽媽可多留意新聞報導,才能有效掌握黑心食品的相關資訊,替自身的飲食安全把關。

技巧4 善用飲食替換原則

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的影響,許多准媽媽會出現飲食習慣改變的情形,而有些准媽媽則是在孕前就有偏食問題,鐘子雯營養師建議,如果您也屬於這類型的准媽媽,其實並不需要刻意改變飲食習慣,只要懂得運用飲食替換的方式,一樣能達到攝取均衡營養的目的。舉例來說,不喜歡吃飯的准媽媽,可選擇麵條、饅頭、地瓜、紅豆、馬鈴薯等食物;不愛吃魚的准媽媽,則可選擇雞蛋、各種肉類、黃豆製品等食物來取代。

值得提醒的是,飲食替換的基礎在於營養不失衡,然而六大類食物所提供的營養素不同,因此,同一類的食物才能自由替換,不同類型的食物可就無法任意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