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中醫理論中藥治療手足口病

手足口綜合征,簡稱“手足口病”。是近幾年臨床上較多見的一種傳染病。它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又口腔、手、足發生皰疹為主要特徵。一般3-11月為發病季節,6-8月為發病高峰。任何年齡均可患此病,但以1-4兒童為多見,約占病人數的85%-95%。

中醫理論中藥治療手足口病

中醫理論認為,本病的病因為外感濕熱疫毒。當疫苗濕熱之邪傷及肺脾兩髒時,造成肺衛失和或毒邪蘊積於脾,使脾主四肢及開竅於口的功能失調,出現上述的臨床特徵,同時可伴有發熱、流涕、微咳等類似夏季感冒的症狀或流涎、拒食、煩躁等症。

中藥治療本病療效頗佳,既能消除、緩解症狀,又可縮短病程。在發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採用清熱解毒、化濕涼血療法,常用的藥物有銀花、連翹、黃芩、梔子、生苡仁、牛蒡子、蟬衣、紫草、蘆根、竹葉、生石膏、黃連、燈芯草、六一散等;在發病的後期,若見手足心熱、食少、煩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地、麥冬、白薇、玉竹等養陰清熱之品。

本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因此預防上主主要應做到;1.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2.避免與患兒接觸,幼托機構發現病人,要採取隔離措施;3.平時應加強體質鍛煉;4.調理脾胃,及早治療食積。

相關連結:寶寶怎麼吃可預防重大疾病 寶寶生病時營養的重要性 半歲前吃奶粉長大易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