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千萬別做坑娃的父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普天下做父母的共性。雖然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想把娃培養成我們心中的樣子,但生活中的細節我們做父母的沒辦法樣樣都做的很好,然而就是一個不小心,孩子就被我們坑了。為了孩子的未來,小編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千萬別做坑娃的父母。

小編和很多媽媽聊過,他們認為這幾種家長最坑人。

父母吵架

我問過10位母親,問他們在家有沒有和孩子爸爸吵架,媽媽們都說有,而回想下我自己的父親母親,在我童年時,他們也經常吵架,對我確實也造成了一定影響,別的不說,就說安全感。很害怕。

研究發現,夫妻之間經常吵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達32%,父母爭吵比離異帶給孩子的傷害更大,而且這種傷害像是種慢性病,內隱,且病程漫長。父母吵架使孩子誤以為吵架、謾駡乃至打架都是解決衝突的辦法,對孩子進行了錯誤的社交技能訓練。

在人際交往中,出現不同意見或者衝突是正常的,問題在於如何解決社交中的衝突。社交技能不是天生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訓練。夫妻之間出現了意見分歧,就吵架或者打架,往往使孩子誤以為吵架、打架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不知道應該克制自己的怒氣,不會採用其他的、真正有效的辦法解決衝突。

在幼兒的心裡,他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來源於家庭的和睦和溫暖。面對父母的爭執,年幼孩子會認為:“都是我不乖,爸爸媽媽才會吵架的。”這是因為幼兒的思考是以自我為中心,傾向將周遭所有的事物都與自身建立關連,因此認定是自己犯了錯父母才會吵架,如果自己乖一點或表現好的話,爸爸媽媽也許就會和好。

對孩子撒謊

爸爸媽媽因為各種原因,有時候會對孩子“撒謊”。雖然家長認為有時候對孩子撒的是善意的謊言,可是謊言終究是謊言,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①: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比如孩子問媽媽,我是從哪來的呀?媽媽回答,你是撿來的。這樣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孩子會擔心自己不被愛而缺少安全感和歸屬感。

②:對家長缺乏信任,家長說我週六日一定帶你出去玩,可是一有事就推掉了。如果孩子一旦發現父母在騙自己,他們會感到失望、委屈、生氣甚至會和父母發脾氣,最終會對長輩失去信任。

③:騙孩子說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叫員警叔叔來抓走,這樣當時確實還挺管用,但是後來孩子會很膽小,甚至面對其他同學的欺負時“逆來順受”、不敢一個人獨處直至不敢正常的社交等。

如果想孩子沒有撒謊的壞習慣,那麼家長一定要做好言傳身教。

在家不停地玩手機

好多家長喜歡玩手機,然而在家當著孩子面玩手機就是對孩子的冷暴力。

手機上的遊戲,手機上的社交,不管在家還是在外面,爸爸媽媽長時間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如手機重要,得不到家長的注意和重視,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用極端的做法來引起爸爸媽媽注意。

帶孩子的時候就把手機放下,不要一邊帶孩子一邊玩手機,孩子喜歡玩手機也是家長‘教’的。

不尊重孩子的隱私

孩子也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父母也要給孩子空間,允許他們有自己的隱私,事事都管,只會破壞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平時多和孩子溝通。

在外面,不能嘲笑孩子昨晚又尿床啦,在家怎麼怎麼不好,多說一些“我希望。。。”,給一些建議,少說一些“你不能。。。、你不該。。。”

2歲以上的孩子,晚上睡覺前,可以和孩子分享些心事,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回憶當天的事。

和孩子“吵架”

孩子有脾氣,大人更有脾氣,孩子生氣耍脾氣,家長不能立馬也跟著發脾氣,把孩子揍一頓,當孩子生氣發脾氣,家長只要遵守一個原則,“孩子越火,父母越冷”。

遇到小孩開始哭鬧時,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冷靜”。

小孩在某個階段一定會有這些情緒問題產生,這是無法避免的,而且肯定會持續一段時間。如果可以的話,爸媽不妨狠下心來不理會孩子的情緒發洩。

每當我兒子開始出現這種情況時,我會很淡定地跟他說:“你要生氣就生氣吧,不過啥也不會改變”。或許剛開始他根本聽不進去,還會試著折騰一段時間,但幾次下來他可能明白這招的確沒用,所以後來只要聽到我這樣說,就會很快停止哭鬧,因為他知道我不會改變心意。

不過,如果有時候事情沒那麼不可理喻,爸媽們也別那麼嚴格吧,畢竟孩子還小,無傷大雅的小事就讓一下吧。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我們自認為無所謂甚至是正確做法,就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這可能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的道理吧。小編在此提醒做父母的,為了孩子,我們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和諧而又寬鬆的環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