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懷孕前營養飲食要門當戶對

隨著社會生活水準的不斷提升,人們追求食物的多樣化、營養成分也在不斷的變化,食品的營養受到更多人群的關注。

對於單個食品,哪些是健康食品、哪些營養價值比較高、哪些營養價值比較低,很多關注健康的人基本上能了然於胸;但對於不同的食物間搭配,會對食品的營養產生怎樣的影響,則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本期就此問題略作探討。(撰文、圖片整理/記者鄺白薇 主圖拍攝/記者高鶴濤)

“減法”搭配原則

有些食品,單個的看,都是健康的好東西,但如果不注意,有些健康的東西同時吃,卻並不會產生加法效應,而是會相互抵消一些營養成分,有些甚至會產生不良反應。營養學家指出,從營養成分來分析,大致有以下的規則:

糖不宜與蛋白質搭配 糖與牛奶中的賴氨酸在高溫下會產生反應,使氨基酸遭到破壞。糖與雞蛋不宜同煮也是這個道理。但是把牛奶燒開、雞蛋煮熟後,晾一會兒再放入糖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

蛋白質不宜與鞣酸搭配 若在吃海鮮的同時吃葡萄、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就會出現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因為在這些水果中含有鞣酸,鞣酸遇到海鮮中的蛋白質會凝固沉澱,形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質。因此人們在吃海鮮後,應隔4小時以上再吃這類水果。吃完肉不要馬上喝茶也是這個道理。

醋酸不宜與胡蘿蔔素搭配 炒胡蘿蔔忌放醋,是因為醋酸會破壞胡蘿蔔素。同樣,富含胡蘿蔔素的雪裡蕻、菠菜、油菜等也不要用醋炒。

鈣、鎂不宜與草酸搭配 豆腐忌與菠菜同食。豆腐裡含有氯化鎂、硫酸鈣這兩種物質,菠菜中則含有草酸,兩種食物遇到一起可生成草酸鎂和草酸鈣。這兩種白色的沉澱物不能被人體吸收,不僅影響人體吸收鈣質,還容易誘發結石症。

鐵不宜與纖維素、草酸搭配 動物肝類、蛋黃、大豆均含有豐富的鐵質,都不能與含纖維素多的芹菜、蘿蔔、甘薯同吃,也不宜與含草酸多的莧菜、菠菜同吃。因為纖維素與草酸均會影響人體對上述食物中鐵的吸收。

營養專家認為,尋找到食品的“最佳拍檔”,才能更有效地為身體補充營養。#p#

 懷孕前營養飲食要門當戶對

常見的搭配誤區

營養學家指出,有些食物的搭配組合已經是由來已久,其美妙的口味也被人們所接受,習慣上也覺得這些種搭配是順理成章的了。但從健康的角度講,一些常見的食物搭配也是不科學的,健康專家可是有著充足的理由呢。這裡給你列出一些被健康專家列為錯誤的菜肴搭配。

土豆燒牛肉

由於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時所需的胃酸的濃度不同,就勢必延長食物在胃中的滯留時間,從而引起胃腸消化吸收時間的延長,久而久之,必然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

小蔥拌豆腐

豆腐中的鈣與蔥中的草酸,會結合成白色沉澱物——草酸鈣,同樣造成人體對鈣的吸收困難。

豆漿沖雞蛋

雞蛋中的黏液性蛋白會與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從而失去二者應有的營養價值。

茶葉煮雞蛋

茶葉中除生物鹼外,還有酸性物質,這些化合物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有刺激作用,且不利於消化吸收。

炒雞蛋放味精

雞蛋本身含有許多與味精成分相同的谷氨酸,所以炒雞蛋時放味精,不僅增加不了鮮味,反而會破壞和掩蓋雞蛋的天然鮮味。

紅白蘿蔔混吃

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但紅蘿蔔中卻含有一種叫抗壞血酸的分解酵素,它會破壞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紅白蘿蔔混合,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就會喪失殆盡。不僅如此,在與含維生素C的蔬菜配合烹調時,紅蘿蔔都充當了破壞者的角色。還有胡瓜、南瓜等也含有類似紅蘿蔔的分解酵素。

蘿蔔水果同吃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進入人體後,經代謝很快就會產生一種抗甲狀腺的物質——硫氰酸。該物質產生的多少與攝入量成正比。此時,如果攝入含大量植物色素的水果如橘子、梨、蘋果、葡萄等,這些水果中的類黃酮物質在腸道被細菌分解,轉化成羥苯甲酸及阿魏酸,它們可加強硫氰酸抑制甲狀腺的作用,從而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

海味與水果同食

海味中的魚、蝦、藻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易使海味中的鈣質與鞣酸結合成一種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刺激胃而引起不適,使人出現肚子痛、嘔吐、噁心等症狀。含鞣酸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

牛奶與橘子同食

剛喝完牛奶就吃橘子,牛奶中的蛋白質就會先與橘子中的果酸和維生素C相遇而凝固成塊,影響消化吸收,而且還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p#

“加法”搭配原則

也有一些食物是在搭配食用後,營養呈加法遞增的“最佳拍檔”,不僅能使人體更有效地吸收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防病治病的作用:

“加法”搭配原則

蘋果+洋蔥+茶葉

荷蘭醫學研究者認為,蘋果、洋蔥及茶葉中含豐富的黃酮類物質,可保護心臟。經過805名65~84歲男子長達5年的觀察證明,飲食中的黃酮類物質,主要來自蘋果、洋蔥和飲茶。堅持每天飲4杯茶以上的男子,死於心臟病的危險減少45%,吃一個或一個以上蘋果者,這種危險減少50%。

蔬菜+水果+魚

國外專家發現,合理的調整飲食結構有助於降低血壓。研究表明,蔬菜、魚和水果是控制血壓的最佳飲食。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水果中的鉀、鈣、鎂等礦物質元素,以及魚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皆有利於增加血管壁的彈性,從而降低血壓,使其恢復正常。

豆腐+魚

豆腐煮魚不僅味道鮮美,還可預防多種骨病,如兒童佝僂病。魚肉一起吃,能對鈣的吸收與利用起相加效應。

豬肝+菠菜

豬肝富含葉酸、維生素B12以及鐵等造血原料,菠菜也含有較多的葉酸和鐵,同食兩種食物,一葷一素,相輔相成,是防治老年貧血的食療良方。

豆腐+蘿蔔

豆腐富含植物蛋白,蘿蔔有很強的助消化能力,與之同煮,會使豆腐的營養被人體大量吸收。

羊肉+生薑

羊肉和生薑均為辛溫之品,羊肉可補氣血和溫腎陽,生薑有止痛祛風濕等作用。此外,生薑既能去除羊肉膻味,又能助羊肉溫陽祛寒之力,二者搭配,可治腰背冷痛、四肢風濕疼痛等。

雞肉+栗子

雞肉為造血療虛之品,栗子重在健脾。栗子燒雞味道鮮美,更在於二者共煮其營養成分極高,造血功能更強,尤以老母雞燒粟子效果更佳。#p#

進餐應注意的搭配

進餐應注意的搭配

工作應酬,人們在外就餐的機會增多,如果不注意飲食的營養搭配,很容易吃出健康問題。專家指出,在外就餐應從以下方面注意營養搭配:

▲少喝酒,儘量不喝甜飲料,代之以綠茶、烏龍茶、菊花茶等不含熱量的飲料。

▲一定要先吃主食,不要等菜過五味之後,沒了吃主食的胃口再吃主食。先上主食,不僅能保護胃腸,還能減少因為蛋白質和脂肪大量分解產生有害廢物的危險。

▲儘量避免煎炸食品和高脂肪菜肴。同樣的原料,不妨選擇不需要加入油的烹調方式,如涼拌、清蒸、醬鹵、清燉、湯菜等。

▲多吃蔬菜和豆製品,少吃肉類食品。餐桌上總會有些綠色蔬菜,即使葷菜中也應有些香菇、木耳、冬筍相伴,可以有意地把筷子伸向這些食品。

▲問問自己,有沒有喝一杯優酪乳?有沒有吃到一斤蔬菜?有沒吃到三兩主食?有沒有吃到一種雜糧?有沒有吃到豆子或者豆腐?有沒有吃到一個雞蛋?肉和油脂是否吃得過多?

▲食量不要太大,七八分飽即可。宴飲時間較長,稍不小心便會飲食過量,所以要格外注意在胃部飽滿之前停嘴。

▲爭取在家裡補充一些新鮮的蔬菜、雜糧粥和蘑菇、豆腐等清淡食品,讓疲憊的胃腸得到休息,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如果因為工作原因來不及做飯和吃飯,建議選擇優酪乳或牛奶加水果來代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