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怎樣應對寶寶說謊

孩子到了四五歲,孩子社會交往技能正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對各種事物和內心體驗的表達還很簡單,不完善。同時頭腦中充滿想像,他們還不能完全區分事實和心裡所希望的有什麼不同,家長不能把這些現象定義為撒謊。正確應對孩子的謊言的竅門。

孩子到了四五歲,經常會編造一些小“謊言”,比如說為了不上幼稚園說“肚子疼”;打碎了東西說“不是我幹的”;“我把飯都吃得乾乾淨淨,把好東西送給了明明”,其實沒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家長這時候往往開始緊張,擔心孩子會養成說謊的習慣,急於教育孩子,指出他的錯誤,甚至嚴加斥責。

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社會交往技能正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對各種事物和內心體驗的表達還很簡單,不完善。同時頭腦中充滿想像,他們還不能完全區分事實和心裡所希望的有什麼不同,家長不能把這些現象定義為撒謊。孩子之所以說出這樣一些小謊言,是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的反應,是非常天真的,好理解的。此時此刻,父母不必反應過度,立即戳穿孩子的“謊言”,指出“錯誤”,甚至加以說教。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關注什麼事情,幫他解決,而不是他怎麼說,就會給孩子恰當的引導。

例如,孩子說肚子疼,媽媽需要關注一下是不是真疼,如果不是,就告訴他去了幼稚園會有小朋友和一些快樂的事情等著他,堅持說疼,那就在家,但是病了就不能出去玩,不能看動畫片、玩玩具、吃好吃的東西,只能躺著休息,甚至去醫院,給予冷處理,下次再想賴在家裡也就沒有什麼吸引力了。至於孩子否認打碎了花瓶,碰掉了掛鐘,需要從家長的處理方式上找原因。這麼小的孩子有這種過失再平常不過,如果媽媽首先關心孩子是不是受傷了,“媽媽下次把這個東西放在更穩妥的地方”,“寶寶下次這樣就不會摔壞它”,斷定孩子下次不會不願意承認的。打碎了東西都不是故意的,不該受到斥責。大人不是也經常犯這樣的過失嗎?誰來呵斥我們呢?如果家長能及時給予孩子足夠的肯定和欣賞,孩子就不必編造“我做得如何好”來討好父母。

通常養成說謊毛病的孩子父母可能都比較嚴厲。孩子的過失不能得到理解、寬容,為了逃避責備才會說謊。不論多大錯誤,只要說了實話,就不應再受到懲罰。如果承認了錯誤反而引來父母更大的怒氣,孩子下次會本能地說謊。日常生活中,父母快樂、隨和,關心理解孩子的需求,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無論發生什麼,回到家裡總可以得到父母的支援和理解,孩子就會向父母傾訴內心的感受,永遠不會說謊。多大年齡的孩子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