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家長建立寶寶安全感的方法

很多寶寶在幼年的時候,由於缺乏安全感,會影響到身心加快發展。所以家長要為學齡前兒童建立安全感哦,這對孩子的心理發育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其實,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家長建立寶寶安全感的方法有哪些?

家長建立寶寶安全感的方法

家長建立寶寶安全感的方法

不對孩子撒謊:誠如文章開頭所舉的例子一樣,大多數家長對孩子撒謊的出發點都是善意的。而且由於家長自身也承受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所以有時儘管家長明知對孩子撒謊不好,但還是會尋求這種看起來速效的方法來安撫孩子的情緒。但無論如何,如果家長經常使用撒謊矇騙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就會給幼兒人格的健全發展帶來損害。幼兒對世界最初的、基本的信任感主要來自對父母教養行為的感知。如果幼兒感知到身邊的父母是可信任的、安全的,那麼幼兒就會將這種感知推及外在世界,推及他人。如果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焦慮恐懼的狀態下(例如害怕打針的狀況)發現即使是最信任的父母也會騙自己,也是不值得信任的,那麼幼兒對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就會相應地受到損害。

全身心地關注幼兒:有些家長認為自己一天24小時幾乎都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就應該安全感十足了吧?其實未必。度量幼兒安全感被滿足的程度不能僅僅看家長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總量,更應該看家長和孩子相處的品質。事實上,我們總能發現有些家長雖然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多,但彼此仍能相互信賴,相處融洽。決定家長和孩子相處品質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家長要全身心地關注孩子,關注孩子的每一個舉動,瞭解這些舉動後面的心理意義。對孩子發出的每個信號都很敏感,這樣的家長就會讓孩子感到溫暖、感到安全,親子之間也會形成基於彼此信任的默契。

不拿幼兒當出氣筒:幼兒需要得到來自主要照料者的一貫的、可靠的愛,才會形成對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但有些家長在處理幼兒頑皮行為時會習慣說:“你如果再……,我就不喜歡你了(我就不要你了)。”這種方法的長久使用會使幼兒對家長給自己的愛產生懷疑,因為擔心父母真的不要、不愛自己而感到焦慮,進而引發安全感的降低。

你知道嗎?也許你隨意的一句話就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哦。

讓寶寶沒有安全感的4句話

“再不聽話打你了!”:有時候,孩子的表現確實令父母很生氣,氣憤至極的父母經常在動手前警告:再不聽話我要打人了。這一類空洞的話,只會降低父母的威信,不會有任何實際效果。恐嚇還不利於兒童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反而會造成膽小、怯懦、軟弱的個性品質。孩子做出種種挑釁的行為激怒父母,如果真的挨了打,孩子會在內心裡說:你雖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氣了,我感到滿足。如果一時氣憤難以忍耐,那麼打罵將宣告你的失敗。

“媽媽不要你了!”:兩歲左右的幼兒,對別人情緒的理解很有限,他們往往通過別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為去認知別人的情緒,而對成人一些複雜的內心體驗難以理解,他們會把爸爸媽媽的離開,當成是真的離開。這個被很多家長慣用的假裝遺棄孩子的招數,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很大傷害,大大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你是媽媽從垃圾桶裡撿來的。”:兒童到了一定年齡便會提出“我從哪裡來的”之類的問題。長期以來,“你是撿來的”幾乎成了家長們的“統一答案”。事實上這樣回答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使得親子關係產生隔閡,部分孩子因為得到了這樣的答案而整天悶悶不樂。

孩子的提問反映出其漸漸長大,自我意識強了,也開始對生命的來源產生好奇,父母應該用生動而科學的回答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我說不行就不行!”: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長頭腦中的“子從父”的傳統觀念。這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的建立,導致親子之間的對立和衝突,更會破壞孩子的公正心,妨礙孩子的民主意識、協商能力的發展,甚至還會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

母嬰專家溫馨提示:知道了家長建立寶寶安全感的方法,所以為了更好的保證寶寶的身心健康,我們要育兒的過程中,不要說讓寶寶沒有安全感的話,家長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就要從細節入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