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媽媽育兒須知孩子叛逆問題

很多父母都在關注育兒經,但是,育兒並不是家長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雖然說育兒需是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與身體,但並非所有的媽媽都知道最佳的育兒經。想要瞭解孩子心理健康的同時還要身體健康,如何緩解孩子叛逆問題呢?下面,隨著母嬰小編一起來看看孩子叛逆的媽媽育兒經吧!

3歲寶寶就有“牛脾氣”

孩子叛逆怎麼辦呢?舉個例子:鑫鑫到今年5月份剛滿3歲,卻已經讓全家人不知所措:一向挺聽話的鑫鑫近來顯得特別不好帶: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哭;對於家人的要求,他張口就說“不行”;根本無法和別的小朋友分享玩具;有時甚至還耍賴、打人,成了家人眼裡的“問題寶寶”。

6歲孩子要“染金髮”

最近,6歲的小星把爸爸、媽媽搞得很頭大,原因是小星嚷著要把頭髮染成金色的,“我喜歡的明星就是金色的頭髮。”爸媽怎麼勸阻小星也不聽,沒辦法,媽媽請小星的班主任老師出面講一下,可小星就連老師的話也不當回事了,堅決要把染髮的想法進行到底。

你所不知道的“青春前叛逆期”

什麼是“叛逆”呢?資深教育心理諮詢師黃京穗介紹說,叛逆期的孩子主要有以下表現:似乎非常不聽話:讓他往東,他偏往西;情緒起伏不定,脾氣暴躁;拖延;不想和父母溝通等等。

據介紹,在18歲之前,孩子有三個比較明顯的反叛期:3歲左右是第一個反叛期,第二、第三反叛期分別在10歲和13歲發生,被界定為“准大人期”和“青春反叛期。因而,叛逆心理不只在青春期出現,年齡較小的孩子也有叛逆心理,這並不是說‘叛逆期’提前了。

專家表示,叛逆期裡的孩子雖然經常讓父母頭疼,但其實叛逆的出現也意味著孩子的成長在加速了。所以家長應多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並有一個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孩子的“叛逆”,這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如何引導孩子“聽話”?

愛和耐心——— 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特別需要足夠的愛和關注。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尊重,鼓勵孩子的獨立和冒險精神,不打斷孩子說話,不打攪孩子做事,引導3歲寶寶的情緒能量方向。當寶寶鬧脾氣時,家長要主動改變環境,用平和、耐心、陪伴的態度讓孩子在合理範圍內做限制選擇。

不接招——— 家長切忌直接說“不”,因為這個字將直接激發起孩子的叛逆心:你不讓我怎樣,我非要怎樣。而如果家長“不接招”,孩子首先的反應將變成疑惑,這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孩子說要染金髮,如果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可以啊,我覺得你染金色頭髮也挺漂亮的。”就會首先引起孩子的疑惑:“媽媽怎麼這樣說呢?”進而開啟溝通的大門。

認清“叛逆”動機——— 叛逆只是孩子行為的表像,其背後隱藏著的原因應該找出來。1。嘗試有多種可能而非單線思考;2。證明自己有能力,希望得到肯定;3。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的叛逆行為來說,其實是孩子在嘗試父母的界限,也是孩子學習規則的過程。

儘早和孩子做朋友——— 家長最遲應該在孩子4歲前和他們建立一份朋友的關係,這將非常有助於日後的親子溝通。不過同時,家長也要保持權威,讓孩子知道他需要尊重父母。專家表示:“權威是一種力量,父母有力量孩子才有力量。”不過,家長的“權威”並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讓孩子知道“我可以引導你怎樣過自己的一生”。

母嬰小編碎碎念:上面就是關於孩子叛逆時怎麼辦的問題介紹,希望可以説明需要瞭解育兒經的媽媽們,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我們介紹到這裡了,想要瞭解更多的內容,多加關注聞康資訊網!母嬰小編也是希望大家可以重視孩子心理教育,有叛逆的孩子,家長要及時調整,千萬不要讓孩子繼續叛逆下去,容易引起其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