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父母做這八件事最傷孩子的心

我們的哪些行為最讓孩子傷心?在孩子幼小的成長教育中也許我們會認為給了孩子無微不至的物質生活,也會在百忙之中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他們,但是有時候我們的行為卻在不知不覺中傷透了他們的心!一起和育兒小編瞭解媽媽育兒經吧!

孩子在小的時候很容易犯錯,這時候有的家長會故意責駡孩子,殊不知這樣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影響,會讓他們處在恐懼不安中。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家長的哪些做法會給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影響。

1.當著孩子面吵架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年紀小,就算在他面前吵架也無所謂。其實非也,寶寶會把大人的言談舉止看在眼裡放在心上。如果家庭不和諧,父母經常吵架甚至是 打架。那麼孩子的日子過得肯定是擔驚受怕,這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有些父母喜歡冷戰,這樣孩子會感受到家裡的氣氛緊張,時間久了會造成孩子孤僻冷漠的 性格甚至是患上心理疾病。

在孩子面前家長千萬別吵架,就算再有問題也要在孩子面前和好,同時也要安撫好寶寶的情緒,與寶寶好好溝通,讓寶寶瞭解父母只是一時衝動,不管怎麼樣都是愛他的。鼓勵孩子把自己心理的想法感受說出口,以免在孩子心理留下陰影。

2.離婚後與誰一起過

父母都喜歡問孩子:“如果爸爸媽媽離婚了,你想跟誰一起過呢?”父母的這個問題會讓孩子感到害怕恐懼,因為寶寶的判斷能力還沒發育完全,他根本不知道這只是一個玩笑,他會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如果寶寶年紀比較大,那麼可能他會知道父母在開玩笑,但如果寶寶的年紀還很小,那麼最好不要在寶寶面前說這句讓他害怕的話語。

3.將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很多父母一旦有負面情緒出現,孩子就成了他們的出氣筒,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誤區,那就是只要自己情緒不好,都可以發洩到別人身上。如此一來,孩子不會站在對方角度去考慮問題,自然也不能理解別人的感受。

家長就算再有負面情緒也別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更不要發洩到孩子身上。相反,家長要給寶寶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鼓勵孩子把不好的情緒傾訴出來,或者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寶寶學會自己控制情緒。

4.責駡打罵孩子

很多家長都喜歡責駡孩子,如果只是偶爾情況,那麼就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如果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產生消極、自卑、怯懦反叛等負面情緒。有時候,家長會因為孩子哭鬧更加對寶寶大吼大叫,這樣對孩子沒有任何的好處。

家長這時候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心情與態度,如果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麼最好先讓孩子獨自待在一個房間,直到他心情平靜。

5.不停地挖苦諷刺孩子

很多家長喜歡挖苦諷刺孩子的缺點,主要還是希望孩子能改正。想法是好的,但是方法卻錯了,這時候孩子正處在自尊心發展階段,如果家長一味地打擊數落,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也會認為家長根本不愛自己,缺乏安全感。

家長要細心地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優點,在孩子進步時給他們一點肯定或是鼓勵,就算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也可以從中找到孩子的發光點,鼓勵孩子改正自己的缺點。家長要教會孩子自我欣賞,瞭解自己的點滴從而進步,不能盲目地與別人進行比較。

6 .在孩子得意時打擊他

孩子在成功時難免會驕傲,但是有的家長會在這時候打擊孩子。這樣的做法是要不得的,要知道孩子在成功時,最想做的就是與家長一起分享這份喜悅,得到父母的肯定。

家長這時候一定要鼓勵孩子,讓孩子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勵孩子繼續努力。如果孩子表現得有點盲目自大,那麼家長這時候可以跟孩子好好的說,讓孩子瞭解“驕傲使人落後”,而不是潑他的冷水。

7.不考慮孩子的內心感受

孩子年紀還小,根本不知道怎麼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心情與感受,有時候也會把家長的某些語句記在心裡。所以在他們遇到挫折或是想要表述自己思想時,只能用哭鬧來獲得父母的關愛與注意,但是家長卻不瞭解孩子的內心,常常對孩子的哭鬧表現得不耐煩。

如果家裡的孩子還只是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那麼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導孩子,讓他學會表達。比如當孩子想要一個東西時,只要不過分,家長可以 幫助孩子得到它,並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這時候孩子就能瞭解情感的因果關係,下次就會用語言來表達。家長要多跟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內心與表達情感的方 式,幫助孩子成長。

8. 家長總是不信任孩子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有的家長都不問緣由就責怪孩子。家長一開始就要相信孩子,這樣才能引導孩子養成誠實的品質,如果家長一開始就不信任孩子,質疑孩子說的話,那麼孩子不但會感到挫折還會養成說謊的習慣。

育兒小編溫馨提示:在出現問題時,家長不應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時候最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如果孩子真的說謊,家長可以婉轉地跟孩子說,教育孩子。家長要觀察孩子的言行,如果發現孩子說謊,要先瞭解孩子說謊的原因,然後再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