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推拿:寶寶不生病的秘訣(二)

作者介紹:緣緣老師,畢業于多倫多約克大學,著有《小兒:推拿專家教,捏捏按按百病消》一書。
微信公眾號:跟緣緣學小兒推拿(yuan104_ca)

中醫辨證是指通過望、聞、問、切來判別疾病、探求病因、確定病位、預測疾病發展趨勢的一種診斷方法。中醫辨證很重要,而且很多辨證也沒那麼難。沒有這方面經驗的媽媽,在把握孩子生病的前兆方面,往往因為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而讓寶寶白白遭了很多罪。其實如果能做到眼尖、手勤,就可以讓孩子少生病、少遭罪。

在防“火”方面,除了觀察孩子的肛門、眼角和舌頭以外,還有幾項需要媽媽們注意的!

(1)嘴角和口氣。仔細觀察,有些孩子經常口角有“白茬兒”。如果伴隨唇紅或者口臭或者舌苔發黃說明寶寶積食生火、脾胃有熱。

按摩手法:清胃經300 次,清天河水200~300 次,掐四橫紋(四縫)10~20 遍, 揉板門1~2 分鐘,運內八卦300 次。

雨欣小時候有一次去爺爺家裡玩,零食、蛋糕吃多了,口臭嚴重、舌苔黃。我當時就用這套手法配合捏脊,按摩了十幾分鐘,兩個小時後她的口臭基本消失。這種情況生活在經常遇到,過節,過年,過生日孩子們吃多了,吃雜了,脾胃功能失調時都可以用這套手法!

出現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處理,孩子很快就會給你顏色看。最容易引發的症狀就是咳嗽痰多。

(2)大便。每次孩子大便時,家長都應觀察孩子是否便得輕鬆、順利,孩子表情如何。

 如果孩子很痛苦、很費力才便出來,大便色深、一粒一粒的,這也是大腸積熱的表現,要多清大腸經。

如果大便很粗、顏色黃,表明胃火旺,要多清胃經。

另外,儘量讓孩子脾胃休息一下,少吃一頓飯,給孩子空空胃,或者吃得清淡些,喝點小米粥、百合粥。荸薺煮水或榨汁,也可以消食去火。

(3)手心。牽著孩子小手時,要經常摸摸孩子手心兒,如果是涼涼的、潮潮的,那就可以放心了。如果是幹熱幹熱的,晚上睡覺還不踏實,則是陰虛火旺,到了晚上還有可能會乾咳。

這樣的孩子,不能用寒性大祛火的食物,如果傷著了,反而更難辦。

按摩手法:可以用滋陰清熱的手法:按揉內勞宮穴1~2分鐘,推湧泉穴200~300次。

日常保健時堅持給寶寶捏捏脊,搓搓手腳心,都是不錯的辦法。雨欣現在7歲半了,從來沒有去過醫院,也沒有吃過藥。孩子大部分的常見問題,只需小兒推拿就可解決。

我有一個學生的寶寶叫甜甜,甜甜小時候經常扁桃體發炎,最嚴重的時候每週都要打點滴。兒童醫院的醫生都說實在沒辦法了,告訴她抗生素壓不住孩子的扁桃體炎,建議她去學習小兒推拿。

學習兩年多的時間裡,甜甜媽媽告訴我,甜甜再也沒有用過抗生素。她的絕招就是 “防火”工程做得非常到位。比如,甜甜如果因為上火,嗓子有點紅,或者嗓子聽起來有點啞,或者吃糖吃多了,她就立刻給孩子做吮痧嗓子周圍的幾個穴位,幾口下來,孩子再睡一覺,多喝點水,第二天什麼事都沒有。這和以前頻繁跑醫院形成了鮮明對比。

點擊此處購買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