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孕期健康狀況影響寶寶牙齒健康?(一)

孕期健康狀況影響寶寶牙齒健康?真的嗎?是如何影響的呢?

今天丹檸媽跟大家分享美國牙科協會(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科普小冊子Your Child’s Teeth Helpful Tips for Parents and Caregivers裡的內容。

媽媽在孕期的健康狀況的確會影響寶寶日後的牙齒健康,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媽媽孕期的飲食和營養狀況會影響寶寶牙齒的健康;其次媽媽在孕期自身的牙齒健康也會影響寶寶日後牙齒的健康。

寶寶出生前媽媽的健康狀況:均衡飲食的重要性

媽媽孕期的均衡飲食對於未出生寶寶的健康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在孕期的第二個月,寶寶的牙齒開始形成。三到六個月的時候,牙齒開始變堅硬。

媽媽均衡的飲食會提供充足的維他命A、C、 D, 以及蛋白質、鈣,和磷來幫助寶寶形成健康的牙齒。

相反,媽媽營養不足則會導致寶寶牙釉質發育不良,一旦寶寶牙齒萌出,則更容易患蛀牙。

如何做到均衡飲食?

哪些食物能夠讓我們獲得充足的維他命、蛋白質等寶寶牙齒發育必需的營養呢?你造嗎?一起來看看吧!

紅薯:富含維他命A、C,粗纖維, 維他命 B6, 鉀,並且是低卡路里的食物

菠菜:富含維他命A、C,和葉酸,也是很好的鎂的來源

紅豆:提供豐富的鐵、磷、和鉀,同時也含有植物性營養素

西蘭花:很好的葉酸的來源,同時富含維他命A、C。也含有植物性營養素

藍莓:含有維他命C和粗纖維,同時含有較低的卡路里

新鮮蘋果:新鮮蘋果是很好的維他命C的來源

杏仁:提供維他命B2、鎂、鐵、鈣,和粗纖維。同時,由於杏仁中的大部分脂肪是單一不飽和脂肪 ─ 一種比較健康的能幫助降低血液膽固醇水準的脂肪,常吃杏仁有利於心臟的健康。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紅肉類(牛肉、羊肉、豬肉,最好選擇瘦肉)

禽類(雞、鴨、鵝、火雞)

豆類(黑豆、扁豆、黃豆、白豆、大紅豆等)

蛋類(雞蛋、鴨蛋)

堅果類及籽類(上面提到的杏仁、腰果、花生、開心果、核桃、南瓜籽、葵花籽、芝麻等)

海鮮類(鯰魚、鱈魚、三文魚、鱒魚、金槍魚等),貝類海鮮(蛤蜊、螃蟹、龍蝦、牡蠣、蝦仁等)

含維他命D的食物:

含維他命D的食物相對較少,主要有多脂魚比如三文魚,魚肝油,蛋黃,以及維他命D強化牛奶。對於維他命D的攝入量,常見的孕期推薦量是一天600IU。

雖然學界普遍同意孕媽媽可以獲取更多的維他命D, 但是在量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原因大概是對大劑量補充維他命D的安全性研究還不充足。

比如梅奧診所(Mayo Clinic) 和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Th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and Gynecologists)都有列出600IU的量。

然而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在2011年發表的一份來自產科臨床委員會的意見中稱如果孕媽媽確診維他命D缺乏,那麼每天補充1000-2000 IU的維他命D應該是安全的。

而美國妊娠協會(American Pregnancy Association)則將孕媽媽每日維他命D的建議獲取量提高至4000 IU。

鑒於大部分的孕婦複合維生素都只含有400 IU的維他命D, 丹檸媽認為比較穩妥的做法是食補,加每日服用孕婦複合維生素。

當然,如果孕媽媽有某方面的疾病,應當注意減少食用不利於該疾病恢復或者會使該疾病惡化的食物。

比如腎臟有問題的孕媽媽應當控制磷的攝入。因為腎臟有問題的人血液中的磷含量會升高,過多的磷會減少血液中鈣的含量,從而導致骨頭方面的疾病。身體有恙的孕媽媽請遵循醫生和營養師的飲食建議。

另外,孕媽媽吃海鮮要特別注意,應當避免汞含量過高的海鮮,比如鯊魚(shark)、劍魚(swordfish)、大耳馬鮫(king mackerel)、方頭魚(tilefish)等。長期食用汞含量高的海鮮,血液中的汞含量也會升高,可能會損害寶寶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

那麼到底食用多少海鮮比較合適呢?

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和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建議孕媽媽每週食用不超過12盎司(340克)的海鮮,並且應當避免生的海鮮和貝類。

喜歡壽司的媽媽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用含有生魚/生貝類的壽司。

來源:以上資訊來源於Your Child’s Teeth Helpful Tips for Parents and Caregivers小冊子,以及梅奧診所、美國農業部、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美國妊娠協會的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