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治水”有方,巧解孕期水腫

孕期水腫發生比例很高,大約8 成的准媽媽會有水腫現象。雖然生理性水腫對健康沒有不良影響,寶寶生長發育也正常,但是畢竟讓准媽媽感覺不舒服。面對著“大象腿”“麵包腳”真的就沒辦法了?


一、水腫是怎麼來的?

孕期由於血量增加,而血細胞沒有增加那麼多,造成血液被稀釋,血漿白蛋白濃度也比非孕期時要低。而血漿白蛋白是維持血漿滲透壓的主要成分,白蛋白濃度降低,血液中的水分就不能被牢牢地“鎖住”,容易滲透到組織間液中,引起准媽媽水腫。

孕期血漿滲透壓要比非孕期低,這樣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滲透到組織間液中,從而造成下肢水腫。同時,隨著孕期的增加,准媽媽的子宮越來越大,會壓迫盆腔和下肢靜脈,造成靜脈回流不暢,水分從血管中滲透出來,構成了下肢水腫的另一個原因。

二、少喝水不能減輕水腫

少喝水就能讓水腫輕一些嗎?回答是“否”。水腫並不是因為准媽媽喝水多所致,刻意少喝水對身體的新陳代謝不利,反而有損健康。水腫較重的准媽媽應該留意一下自己的吃鹽量,吃鹽過多會造成身體的鈉水瀦留,還可能誘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准媽媽每天烹調用鹽以2~4 克為宜,儘量不吃醃菜、鹹肉、鹹魚、鹹蛋、腐乳等含鹽多的食物。但是吃鹽量也不能太少,否則准媽媽會缺乏食欲、疲倦乏力。另外,准媽媽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尤其是含優質蛋白豐富的畜禽肉、魚蝦、蛋類、奶類及豆類。


三、巧用防水腫利器彈性長筒襪

生理性水腫主要集中在下肢,如果准媽媽穿著彈性長筒襪,可利用襪子適當的壓力,讓下肢靜脈失去異常擴張的空間,水腫也就不那麼容易出現了。准媽媽每天早上下床前穿上彈性長筒襪效果會更好。

這種方法對需要站著或坐著工作的准媽媽更為合適。不穿彈性長筒襪的時候,要穿純棉材質且襪口寬鬆的襪子,以免將小腿下部勒得過緊,導致足部血液迴圈不良,加重足部水腫。

長時間坐著或站著,下肢血液迴圈不暢,會加速水腫的發生。因此,准媽媽無論在家還是在工作單位,都要儘量避免坐著或站著不動,應該每隔1~1.5小時活動一下身體,做做踏步抬腿動作。長途旅行需要長時間乘車、坐飛機時,也別忘了每隔一段時間做幾分鐘的腿部運動。

適度鍛煉如游泳、做孕婦瑜伽、散步等,能鍛煉腿部肌肉力量,促進下肢血液迴圈,防止過多的血液停滯在下肢靜脈中,避免水腫過快出現。


四、抬高下肢是緩解水腫的最有效方法

即使准媽媽做得很好,下肢水腫有時還是不能完全避免,出現了水腫,又該怎麼辦呢?

抬高下肢是最為有效的方法,無論是預防水腫還是消除水腫都一樣好使。准媽媽在家時,儘量減少雙腿下垂的坐姿,把腿平放在沙發上或床上。工作時如果條件允許,也可將雙腳墊高一些;最好能在午休時躺一會兒。

每晚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然後再按摩小腿和腳10 分鐘,有助於加快血液迴圈,減輕水腫。

另外,水腫准媽媽一定都發現了,經過一整夜的休息,早晨起來感覺小腿和腳都輕鬆了不少,水腫會明顯減輕或完全消失。因此,准媽媽要有足夠的臥床休息時間,每天保持在9~10 小時。

五、病理性水腫要小心

孕期水腫不都是生理性水腫,有些病理性水腫也混雜其中,准媽媽應該學會鑒別:生理性水常出現在5個月以後;以下半身為主;出現的速度慢;除了下肢腫脹感外,沒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覺;有晨起時輕、下午至晚間加重的特點。

病理性水腫在懷孕早期即可出現;水腫可波及全身,包括面部;水腫加重的速度快;常伴有呼吸困難、尿量減少、頭痛等不適;經過臥床休息後水腫沒有比較明顯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