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想讓自己變得不幸,就這樣溺愛你的孩子

我有一個同事,他的女兒上初中了,有一次和他聊天的時候,他跟我大吐苦水,說他女兒現在根本管不了,真是傷透了腦筋,他告訴我,如果時光倒流,他一定會盡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

當時我聽了並不以為然,因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聽身邊年紀較大的同事如此吐槽自己的孩子。我心裡想,幸好自己的孩子還是蠻聽話的,而且她還小,我已經意識到好好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也感覺自己有很多時間去摸索管教孩子的智慧。直到我看到一篇關於溺愛孩子的文章,對照了一下,發現自己在很多方面也做得很跑偏,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給孩子太多不理智的愛,其實是害了孩子!

下面的漫畫是十張圖,概括了十種典型的溺愛方式,不是每個家庭全部都有,但一般的家庭都會佔有幾種,快看看你家都有哪幾種?

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懂得關心他人。

被過度關注的孩子會自認為自己是中心,家裡人都得圍著他轉,稍微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大爆發,控制情緒的能力差。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這種孩子必然養成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這一點,我真的很有感受,小孩子都特別愛買玩具,每次出去玩,看到小玩具總想買,不買吧,玩伴們都買了,買吧,重複的玩具太多了,糾結中還是買了很多沒用的玩具,很浪費,孩子也不懂得珍惜。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一個星期只能買一次玩具,慢慢的買玩具癮小多了,這種延遲滿足反而提高了孩子的自控力。

好的習慣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有始無終。

孩子碰一下摔一下,本來不要緊,繼續玩他的,但如果大人顯得很緊張,孩子反而會哭起來,嬌慣的結果是孩子不願意離開父母一步,這樣的孩子久而久之會變得膽小懦弱。

不給孩子提供獨立的機會,總是擔心孩子,時刻想照顧她,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變成在家橫行霸道,在外膽小如鼠這種存在性格缺陷的人。

為了孩子能好好吃飯或者讓孩子準時睡覺,就放低家長的姿態,央求或者用別的條件進行交換,往往會讓孩子更加趾高氣揚,變本加厲的提出過分的要求。這樣的孩子不能明辯是非,沒有責任心,同時家長教育的威信也也喪失了。

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

從小就遷就孩子,孩子一不順心就哭鬧,害怕孩子哭鬧就哄騙、投降、依從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而打罵父母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製力的種子。

家裡有一個人管孩子,總有人出來袒護,這樣的管教方式只能培養出全無是非觀念的孩子,孩子覺得時時都有“保護傘”和“避難所”,除了造成孩子性格扭曲,還會造成家庭不和睦。

其實我們都不是天生就會當父母,我們也需要一步步摸索和學習,但如果你正在溺愛自己的孩子,請警惕起來,我們應該用科學的愛來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