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媽媽分享:我的母乳餵養攻略

母乳餵養是一個堅持就是勝利的過程,要想一開始就漸入佳境,我的個人經驗,要從兩方面來入手,一個是媽媽本身決定的,還有一個則是寶寶吸的狀況,也就是外界的刺激。

含乳姿勢很重要

不要以為剛生產完,終於可以喘一口氣好好休息,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按照哺乳師的說法,這個時候的訓練重點是寶寶的吸允動作而不是母乳的量。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含乳姿勢,就是把乳暈儘量多地塞進寶寶的嘴裡。哺乳師說要讓寶寶咬乳暈才能吸到奶,技巧就是擠壓分佈在乳暈上的乳竇,這樣才會出奶。哺乳師教我用乳☆禁☆頭輕觸寶寶的下嘴唇,讓寶寶的嘴巴像魚一樣張開,托住乳☆禁☆房一點兒一點兒把乳暈送進她的嘴裡,確保她的上下唇要蓋住整個乳暈。她軟軟的頭緊貼著我,並能聽到吞咽的聲音,這時用手臂抱緊她,讓她有安全的感覺。

建立奶量的黃金期

小嬰兒出生後的72小時是刺激母乳的黃金時刻,越多肌膚接觸、越多的含乳時間對未來母乳的製造越有説明。在哺乳的頭一個月,我的目標只有一個:建立奶量!簡單來說就是按照寶寶的需求餵奶,只要老二有出現尋乳的動作或想吃的哭聲,我就是儘量親喂。小人是最好的吸乳器,千萬別怕自己的奶不夠小人喝,餓了她一定會討奶吸, 吃飽了就不會吵你。別擔心不知道小人具體吸多少,有很多時候小人的吸吮,不見的是肚子餓,只是想有個安全感而已。

我在親喂之後會用擠奶器再排空,這樣有助於提升奶量!提升泌乳量的方式當中,最重要的是刺激乳汁分泌,再來是讓大腦知道我們需要更多的奶,所以排空乳汁就是個最強烈的暗示。 定時擠奶

上班之後一定要遵循定時擠奶的原則,這樣才能多刺激奶腺泌乳,乳腺是一個奇妙的腺體, 有記憶功能的,當你一直刺激它會瞭解有其需求,日子久了就會給你所想要的! 不過在擠奶的間隔有時就會感覺胸部像是被針刺到了一樣,這是追奶媽媽必經的過程, 只能咬著牙忍過去。但別因此而洩氣!班上我分三次擠奶,每次20-30分鐘, 看似可行, 但是比我想像的要麻煩的多,也有經驗教訓。有時候忙起來真是分身無術, 不得已三次會被我縮減成二次, 結果奶量開始往下掉。進入追奶模式,告誡自己一定不能偷懶,不管再忙,都會固定時間擠奶,儘量壓縮在20分鐘內擠完,而且最好擠得乾乾淨淨,多餘下來的放在母乳袋裡保存在冷藏箱裡,把集奶的日期和時間寫好,把握先進先出的原則取出使用,慢慢積累庫存。 

保持奶量的供給

上班的時候 寶寶是瓶喂。下班回來之後我儘量保持親喂,這樣可以疏通乳腺, 增加奶量,而且促使寶寶會不停地吸奶。發覺她吸的越多,我的乳腺就越暢通。但是如果太累的話,也不必過於糾結,瓶喂也不是可以的,因為瓶喂可以知道寶寶喝多少,各有各的優點。上班之後,會感到奶量的製造沒有想像中的快,但是只要不放棄, 有一天一定會到達想要的量! 生理方面補充水分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以我喂老二的經驗看,多喝水和少喝水之間的差別真是好大,吸奶之前和之後,我的面前一定要擺著一大杯水,餵奶前也要先喝一大杯溫開水來補充身體內需要的水分,自我感覺冰水的效果不是很佳。在老二吸完一邊後,換到另一邊之前,再喝一大杯水,這時奶水會下得很快。除了大量的水之外,我嘗試每個星期煲些湯湯水水如黃花鯽魚湯、豬腳花生等來幫助催奶。 

出生第三周,寶寶的胃口變大,突然變得頻繁地要吃奶, 這是她在經歷快速生長期。我家老二從一天吃七八次奶到大約十次的奶,每次吃奶的時間還很長,有這種感覺應該是正常現象。頻繁的哺乳是刺激產奶的最有效的辦法。一邊乳☆禁☆房喂完後,再喂另一邊,小嬰兒自己決定喝多上,不用勉強要喝完另一邊。磨合之後,寶寶的胃口和我的產量又能達到一個新的平衡。

保持乳腺的暢通

有時我的兩隻乳☆禁☆房摸上去比石頭還硬。痛的時候,有一種撕心裂肺的感覺。給我的建議是,奶量只要供需平衡就好,過多過少都不好。漲奶的時候容易引起乳腺炎,所以要格外注意。針對乳漲,有以下建議:

按摩:我的習慣是從四面八方由外向內按摩,用電動吸乳器擠奶時, 我就把集乳瓶放在腿上,這樣雙手空出來按摩,保持乳腺的暢通。

熱敷:熱敷要在餵奶之前,親喂之前熱敷五分鐘增加迴圈,可與按摩一起配合。如果發現乳☆禁☆房處有比較硬的地方, 一定要要慢慢地把硬塊揉開,不可用力過猛。

有時奶漲的時候恰好不是寶寶的進食時間,一定要用吸奶器把奶吸出來,防止乳☆禁☆頭的局部堵塞。

保持愉悅的心情

對哺乳媽媽來說,心理情緒方面的穩定與否也是關鍵,心境上的改變,讓可以讓奶量激增。因為有了帶第一個孩子的經驗,老二出院之後,給孩子喂母奶的時候,總是自信滿滿,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不象當初喂老大的時候,充滿了對自己的懷疑。當出院回到家後,對於喂母奶一直都是抱著理所當然而輕鬆的心情,一切順其自然就好。即便有時候擠出來的奶沒有預期的那麼多,也不要自怨自艾,而是把這種轉變為擠多少就賺多少的心境。媽媽愛小孩子的心不是取決於奶量上,有喝到母奶總被沒喝到好。產後要調試新生活已經夠辛苦了,如果還因為擠奶的事而煩惱的話,那真的容易得產後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