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按需餵養,寶寶還是咂嘴“吃不飽”,吸吮反射潛在的影響?

寶寶快1個月了,純母乳餵養,每次把“neinei”放到寶寶嘴邊,就張開嘴吃。難道是奶量讓寶寶吃不飽?還是餵養方式有問題呢?

老人常說,想要知道嬰兒餓不餓,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用一根指頭輕輕碰一下嬰兒的嘴角或臉頰,寶寶張開嘴尋找並銜住手指,那麼寶寶就是餓了。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有的寶寶睡著了還可以繼續吃奶。太神奇了,神奇的真相是什麼呢?

寶寶與生俱來的條件反射------吸吮反射。嬰兒出生後,乳☆禁☆頭被嬰兒含入口中並碰觸上顎,寶寶會自動吸吮。一般嬰兒在3-4個月大的時候消退,依靠主動吸吮反射。如果吸吮反射沒有很好的消退或抑制,會導致寶寶含飯、不大口咀嚼、流口水、吃飯邋遢等以外,對其未來的生活還會有影響,以下這些竟然都是吸吮反射未消退惹的禍,如:

吞咽不足,干擾寶寶的進食速度;隨著寶寶的成長,影響寶寶更高級的進食能力,咀嚼、攪拌、吞咽等。

未被抑制的吸吮反射可能令寶寶出現無意識的口腔活動。有時候我們會看到一個成人在無聊或緊張的時候吃手、咬東西、咬嘴唇等。

受到未完全消退的吸吮反射的影響,孩子可能喜歡一刻不停的吃零食、說話。入學後因為無法控制愛說話、小動作而遭到老師的批評。或大學零食不斷的室友、離不開口香糖的同學,可能就是嬰兒期的吸吮反射沒有得到較好的抑制。

如何更好的抑制吸吮反射?

充足的吸吮反射活動有利於吸吮反射的抑制。人工餵養的寶寶進食過程中獲得的吸吮量比母乳餵養時大約少25%-75%,出生後儘早母乳餵養、純母乳餵養,除了吸吮母乳,寶寶也會吸吮自己的手指或其他物品;再者盡可能讓嬰兒在清醒時哺乳。

主動吸吮反射越多越好,嬰兒的吸吮反射就會更快的消退。0-12個月的寶寶吃手、吃玩具,甚至啃自己的小床,媽媽不要粗暴的阻止,而是為寶寶提供乾淨安全的物品,提供更豐富的材質供寶寶進行探索,再者根據嬰幼兒感官發育而合理添加輔食。這種“口腔按摩”對寶寶將來的進食能力、語言能力都有説明。

如果你的寶寶月齡超過4個月吸吮反射仍未完全消退,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做口腔遊戲如模仿動物的叫聲、吹口哨、吹泡泡等,寶寶最愛聽這些聲音,也容易模仿。有時候寶寶愛“啊啊”地大叫,或“噗噗”的吹動嘴唇,這些都是寶寶試著自己主動控制口腔肌肉,有利於寶寶吞咽功能和語言功能的發展;不要限制嬰幼兒吸吮探索活動。

將你的轉發截圖私信給楚楚妖(geziyisheng666)或大白(geziyisheng888)並留下您的位址以及收件人資訊。

我們就送出夏季寶寶必備品!重磅神器等你來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