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齲齒可分三個階段 兒童齲齒不同時期護理不同

口腔醫生指出, 引起齲齒的原因有很多, 忽視了其中一個因素, 都可能導致爛牙。 有細菌才有齲齒, 但致齲的病菌不一定由飲食而來, 成人對小嬰兒的親吻也可將致齲菌傳染給孩子。 當成人自己有齲齒, 又喜歡親吻孩子的嘴巴, 一旦發生唾液交流, 孩子致齲的幾率就會增加。 同樣道理, 很多家長給孩子餵飯之前要把飯吹涼一點, 甚至把飯菜嚼碎了再喂給孩子, 都會造成致病菌的傳播, 引起齲齒。

家長另一個誤區是不給孩子吃糖就不會爛牙。 實際上, 碳水化合物可以轉化為糖引起齲壞。 像我們日常吃的澱粉類食物以及餅乾、蛋糕、麵包等,
Advertisiment
都屬於碳水化合物。 每天都吃這類食物, 即使注意清潔, 也不一定能保證口腔裡沒有糖分存留, 仍然有齲壞的可能。 口腔的微環境對齲齒也有一定的影響。 如果小孩唾液分泌量少, 牙齒排列不齊, 牙齒表面坑坑窪窪, 顏色特別白, 都意味著存在某些問題, 對細菌的生長繁殖是有利條件。 而且, 齲齒的發生不是一兩個星期的事, 在你發現牙齒上有個小洞時, 致齲菌對牙齒的侵襲可能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了。 所以說, 預防齲齒,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臨床上常根據齲壞程度分為淺、中、深齲三個階段。 1、齲病好發部位包括:窩溝、鄰接面和牙頸部。 2、齲病的好發牙齒:下頜多於上頜, 後牙多於前牙,
Advertisiment
下頜前牙患齲率最低。 3、齲壞程度 淺齲:亦稱釉質齲, 齲壞局限於釉質。 初期於平滑面表現為脫礦所致的白堊色斑塊, 以後因著色而呈黃褐色, 窩溝處則呈浸墨狀彌散, 一般無明顯齲洞, 僅探診時有粗糙感, 後期可出現局限於釉質的淺洞, 無自覺症狀, 探診也無反應。 中齲:齲壞已達牙本質淺層, 臨床檢查有明顯齲洞, 可有探痛, 對外界刺激(如冷、熱、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現疼痛反應, 當刺激源去除後疼痛立即消失, 無自發性痛。 深齲:齲壞已達牙本質深層, 一般表現為大而深的齲洞, 或入口小而深層有較為廣泛的破壞, 對外界刺激反應較中齲為重, 但刺激源去除後, 仍可立即止痛, 無自發性痛。
預防小兒齲齒, 不同時期的護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