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考結束後孩子請父母生二胎不是玩笑,獨生子女家庭多痛苦

一個孩子不能承受的痛

高考結束了, 有孩子跟父母說:你們再生一個吧, 我就要去外面上大學, 沒人陪你們了。

離別

傷離別, 是很多人的痛苦。 也是普天下大多獨生子女家庭的痛苦。

我高考後, 歡天喜地到離家很遠的地方上學, 第一個寒假回到家, 驚訝地發現我媽整個人都變得“不好了”, 她在這半年瘋狂地玩, 出門在外各種搞怪耍寶, 毫無嚴肅的成人感。 我驚訝不已地詢問原因, 姨媽悄悄地告訴我:你媽終於可以放鬆了。

但是, 在孩子展翅高飛的時候, 這種放鬆只是一種表像。

孤單

實際上, 媽媽根本不習慣我離家後的清淨,

Advertisiment
我把自己喜歡的一個小豬公仔留在家中, 她每天下班回家找不到人說話, 就跟那個小豬公仔說話。

直到我上大二那年, 我媽才高興地說:現在終於習慣了, 我已經不和那個小豬說話了!

獨生子女的孤獨, 可能只有獨生子女的父母感受得最為真切。 當所有的愛與長按都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的時候, 用“孤注一擲”來形容那種情感, 真的毫不為過。

付出

從小到大, 我身邊接觸的幾乎都是獨生子女, 每對父母都對唯一的子女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我家隔壁的一位姐姐, 父母為了供她上大學, 從小學開始就派出母親全程陪讀, 孩子倒是如願考上了滿意的大學, 但上學的時候正好趕上大學取消福利補貼,

Advertisiment
於是父母省吃儉用供養孩子, 大冬天的兩口子裹被子取暖, 連煤爐子都不敢燒。

這樣的父母, 不過是孤注一擲的獨生子女父母的縮影。 他們全力以赴, 只為了一個孤獨的孩子和一個孤立無援的前程。 一個孩子就是所有希望, 一個孩子就代表整個家庭、甚至整個家族。

剝奪

對於孩子, 孤注一擲的感覺其實並不舒適。

多少獨生子女, 享受著家庭全部的資源和長按, 卻同樣承擔著全家的期望與囑託。 在獨生子女群體中, 有多少女孩被當成男孩來培養, 因為父母只有一個女孩的時候, 教導的都是“女孩不比男孩差”“男女各頂半邊天”, 這樣的說法當然無可厚非, 但在背後卻有多少事實的偏見和劍走偏鋒的培養呢?有多少女孩在拼搏、努力之後,

Advertisiment
卻最終發現這個社會其實還是男權至上, 要想取得男人一樣的成就, 你必須像男人、甚至像牲口一樣地去拼搏, 卻不能像個女人一樣地去贏呢?

失去

相反的, 獨生子又是怎樣的待遇呢?

多少獨生的男孩被寄予至高無上的期望, 但在實際當中卻在殘酷的學業競爭中跌跌撞撞, 既沒有女孩子一樣的乖巧, 又沒有男子漢那樣的勇敢擔承。 這能怪這些獨生子們嗎?多少家長希望男孩勇敢, 但卻因為怕孩子受傷, 連球場都不讓他們上;多少家長指望男孩光宗耀祖, 但卻在生活中包辦無數, 把擔當責任的機會以“愛和保護”為名去剝奪?

改變

獨生子女, 把女孩養成中性, 把男孩逼成寵物。

家長不敢讓孩子野、不敢讓孩子跌倒、不敢讓孩子失敗,

Advertisiment
甚至不敢讓孩子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想扮演的角色, 因為誰家都只有一個, 萬一有個三長兩短, 你讓我找誰去哭?

《無間道》中說:出來混, 總是要還。 獨生子女得到多少, 其實就要還回去多少。 獨生子女享受了多少, 其實就背負了多少。 這種背負, 是家長的無奈, 也是孩子的被迫。 人類本就是群體的動物, 當你生活得如此孤獨的時候, 你怎能理解群體的複雜、怎能明白社會的多元?

難怪, 獨生子女出身的我們, 常常不懂得合作、不懂得牽就、不懂得妥協, 誰能責怪獨生子女的自私?因為一個人的世界, 本就只有一個中心。

所以, 如果我還有機會, 我會勸媽媽再生一個孩子, 儘管我知道她更辛苦, 但我知道她最終會更放鬆,

Advertisiment
而我也不用背負孤獨的期望與虧欠。 當然, 我的想法不可能成為事實, 所以我只能選擇讓我的孩子不那麼孤獨, 這不僅是為了他、也是為了我, 因為他肩頭的擔子會更輕, 而我會放下那些孤注一擲的期望與苛刻, 雲淡風輕、順其自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