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燒不止 會不會燒壞腦子?

寶寶9個月大, 每次只要他生病發熱, 妻子就非常緊張, 一定要先給孩子服退燒藥, 因為她覺得發熱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請問醫生, 確實是這樣嗎?

解答:

發熱是小兒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 幾乎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發燒的經歷。 正常小兒的體溫可波動於一定範圍, 肛溫為36.5~37.5℃, 舌下溫度36.2~37.2℃, 腋下溫度為36~37℃。 一日之內的體溫也有波動。 另外, 體溫還受環境、進食、運動等因素的影響。 一般而言, 當肛溫超過37.8℃, 舌下溫度超過37.5℃, 腋下溫度超過37.4℃時, 可以認為有發熱。

體溫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機能的重要保障。 體溫調節中樞位於下丘腦部位,

Advertisiment
它調節機體產熱與散熱的平衡, 以保持體溫的恒定。 人體產熱是化學性調節過程, 而散熱是物理性調節過程。 當體內產熱和散熱之間失去平衡的時候, 即可引起體溫變化, 從而導致發熱或體溫下降。

發熱是人體的一種防衛反應, 它對身體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導致發熱的原因, 而非發熱本身。 所以, 一旦孩子出現發燒, 首先要儘快明確病因。 首先要分清是感染性的發熱還是非感染性的發熱。 感染性的發熱一般比較高, 來勢也比較快。 常見的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氣管炎、急性肺炎、急性胃腸炎以及一些傳染病的早期等。

當孩子高熱不退的時候, 要特別警惕是否患有中耳炎及泌尿系統感染等疾患。

Advertisiment
非感染的發熱一般比較緩慢而且溫度較低。 常見的原因有:出牙發熱、藥物熱、汗腺發育不良、甲狀腺機能亢進以及顱內的病變(如腦發育不全、顱內腫瘤等)導致的體溫升高。

當孩子的發熱超過2周仍然不退或反反復複的話, 要特別注意一些慢性疾病的存在, 如:白血病、類風濕病、川崎病、紅斑狼瘡等等。

雖然發熱是機體正常的防禦反應, 但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仍可能導致機體各種功能受累。 高熱可以使小兒神經興奮性增高, 甚至出現抽搐和昏迷, 進而損傷大腦。 因此, 無論何種原因導致的發燒, 在想辦法弄清病因的同時, 也要儘量降低體溫, 避免長時間高熱對人體造成損害。 當病因還不明確的情況下,

Advertisiment
儘量使用物理方法降溫(如溫水擦浴、頭部冰敷等等), 因為藥物往往容易掩蓋真實病情, 尤其是激素的使用, 更加會讓醫生在尋找病因時感到困難。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 發熱雖然是壞事, 但同時也在某種意義上反映出機體防衛功能的健全。 所以, 家長不必過分擔心自己的寶寶發燒, 只要處理及時, 病因明確, 絕大多數發熱不會對機體造成什麼損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