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情商的孩子要這樣養成

在家長們日益重視情商教育的今天, 究竟該如何科學地培養孩子的情商呢?孩子的情緒管理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呢?家有寶寶育兒網本期內容, 歡迎大家閱讀討論。

 

情商是與生俱來還是後天養成的?
人的情商的確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對陌生環境接受度高、對突發事件反應快;比如有的孩子天生語言能力強, 情感表達比較充分等。
但其實, 環境是塑造一個人情商更加重要的因素。 大多數專家認為, 情商要比智商更容易被環境影響和塑造。
一般認為, 0-6歲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時期,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在三歲前的嬰幼兒時期。 所謂“三歲看老”, 也就是說一個人情商的建立與成型大部分是在三歲前完成的。
以前很多人認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 其實小寶寶在出生之後很短的時間內就開始感受環境和情感了, 而且他們的情感需求比我們大人更強烈、感知能力更敏銳, 所以也更容易被感染、被塑造。
當他們的需求得到及時積極的回應, 便會慢慢發展出平靜、滿足、快樂、信任等情緒;而當他們的需求沒得到相應的回應, 則容易變得沮喪、不安、害怕、傷心、憤怒。
如果我們老是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 卻希望孩子能別鬧情緒;
如果我們不允許孩子哭, 卻希望孩子能自己排解沮喪;
如果我們從不在意孩子跟我們聊了什麼,
Advertisiment
卻要求孩子善於溝通;
如果我們總認為自己的事才重要, 卻要孩子不能自私……
告訴孩子“可以感到挫敗, 但不要情緒失控”
情緒是什麼呢?情緒就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表現。 認識自身的情緒就要引導孩子準確地感知、理解自己的喜、怒、哀、樂。
一些家長不理解孩子情緒發展的複雜性, 他們希望孩子總是開心地微笑。 孩子一哭鬧, 他們就會近乎神經質地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 其實, 這樣孩子就失去了體驗更豐富的情緒的機會。

研究者通常認為痛苦、快樂、興趣、驚奇、厭惡、憤怒、懼怕、悲傷等8種基本情緒是人類嬰兒從種族進化中獲得的, 也就是與生俱來的, 所以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儘早體驗並豐富這些情緒。
消極情緒的擴散經常使情況變得更為糟糕,
Advertisiment
所以即使情況失控也不能讓情緒失控。 軍隊裡我們叫它“維持忍耐度的極限”, 當壓力威脅到你在乎的人的感受和健康時這尤其重要。 、學習如何獨自承擔壓力而不是傾訴給最親近的人是保持人際關係的重要技巧。
威爾斯的名言:“今天的遭遇都將成為將來的財富”。
孩子必須知道父母有高興, 有悲傷, 有失望, 有憤怒, 孩子應該看到一個情緒表達正常的家長, 而不是一個只有快樂的單純的家長。 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美化自己的情緒, 在孩子面前不流露任何負面情緒, 有時甚至強顏歡笑。
>>推薦閱讀:情商培訓班:是否把孩子教成“小大人” 
這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情緒作假, 會讓孩子錯誤地理解情緒,
Advertisiment
也使得孩子不會觀察到你的情緒變化, 最後變得冒失而無禮, 不利於孩子對於他人情緒的理解, 自然也就無法成長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