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香港逾七成受訪父親感生活有壓力 盼增加假期多陪子女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 今天是父親節, 但一家之主不易為。 有調查發現, 香港逾七成受訪父親感生活有壓力, 近兩成稱完全沒時間與子女及家人溝通, 更有近四 成自認非好爸爸, 反映男士長時間工作易導致與家人關係疏離。 調查團體建議將每年勞工假期增至17日, 以及設立男士支持熱線及輔導課程, 助父親排憂解難、平 衡管教子女和工作。

香港工聯會社會事務委員會於本月初, 以問卷形式訪問814名父親, 瞭解他們面對壓力及與子女溝通情況。 結果發現, 七成二受訪父親指生活有壓力, 壓力主要來自工作及經濟問題,
Advertisiment
各占近四成;逾六成認為“有時間陪家人”及“能與子女溝通”是好爸爸應具備的條件, 但諷刺的是, 三成八受訪父親不滿自己表 現, 坦言非好爸爸。 有逾七成父親承認, 每天平均與子女溝通的時間少於30分鐘。 當中兩成稱, 每天與子女交談時間僅只有“5至15分鐘”、約一成半人的交談時間“不 足5分鐘”;更有一成八人“完全沒時間與子女溝通”。 反映大部分港爸雖然知道與多子女溝通有助成長, 卻因工作“困身”而無能為力。 逾三成人又指, 每天平均 工時多於10小時, 反映工時過長可能導致男性精神壓力倍增、與家人關係疏離的元兇。 調查亦指出, 逾五成的父親希望每年勞工假期增至17天, 與公眾假期看齊, 可多陪伴放假的子女。
Advertisiment
亦有四成七盼實施標準工時, 爭取下班後儘快回家, 趕及在子女睡前與他們聊天。 工聯會議員鄧家彪指, 子女在10歲前受父母影響最深, 但為父者每天連5分鐘時間都難以抽出與子女溝通, 令人唏噓, 同時, 若父親長時間在家, 但只 顧玩手機, 對教育子女及促進親子關係亦沒益處。 他坦承自己在家偶爾也會因玩手機而疏忽家人。 為打好親子關係, 他摸出一套秘訣, 就是父母各有清晰角色定位, “我平常負責講故事, 太太則主要負責照顧衣食住行, 孩子想聽故事時, 一定會先想起我。 ” 現時每年公眾假期共17天, 但勞工只享有12天法定假, 另一議員郭偉強說, 兩者待遇差別, 促請政府將兩種假期統一增至17日, 讓一家之主爭取時間共聚天倫。
Advertisiment
工聯會建議設立男性支持熱線, 由受訓人員接聽求助電話, 並開設男士輔導課程, 支持父親平衡管教子女、職業及生活, 讓他們有充裕時間搞好親子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