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餵奶姿勢錯誤致寶寶耳聾 預防中耳炎需正確的餵奶姿勢

對於媽媽而言, 在寶寶出生之後, 她的所有重心都會轉移到寶寶的身上。 所以, 對於寶寶媽媽其實是很上心的。 但是, 最近一位新媽媽就哭訴了讓她悔恨不已的事情:

寶寶出生時檢查了各項指標都是健健康康的, 兩三個月的時候醫生突然說寶寶耳朵聾了, 竟然是我這個媽媽引起的。

因為蕊蕊從出生後一直就是由我自己帶, 母乳餵養, 現在有兩個多月了, 突然這幾天小耳朵裡傳來一股難聞的氣味, 而且有黃色的分泌物流出, 都不知道怎麼回事, 帶去看醫生, 醫生說寶寶現在患上中耳炎了, 裡面已經化膿了,

Advertisiment
在拖延下去, 孩子的聽力都會送到損壞。

竟然會造成寶寶耳聾, 到底怎麼回事啊?

經過諮詢後醫生特別提醒, 在寶寶的日常的護理時, 寶寶的耳朵經常被媽媽們忽略了, 因為寶寶不會表達耳朵不舒服, 而媽媽也比較難發現耳朵裡面的問題, 等到小耳朵發出臭臭的異味, 有黃色的水流出後, 媽媽們才關注到寶寶的耳朵問題。

寶寶的耳朵護理非常重要, 餵奶或是吐奶時乳汁很容易流進寶寶的耳朵中, 導致寶寶患中耳炎, 嚴重時寶寶會產生聽力下降、耳鳴、甚至耳聾。

為什麼寶寶會患中耳炎呢?

主要是和平時寶寶吃奶的姿勢有關。 由於寶寶耳膜的發育尚未完善, 咽鼓管較短, 且位置低而平直, 其生理峽部又未形成,

Advertisiment
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縮力較弱, 在鼻咽部開口較低, 所以鼻咽部的液體容易流入中耳。

媽媽在餵養母乳的時候通常會選擇橫抱著餵奶或是讓孩子平躺著吃奶, 這樣的姿勢吃奶當寶寶發生溢奶和嗆奶的情況時, 會導致乳汁逆流入鼻咽部, 從咽鼓管進入中耳導致中耳炎。

中耳炎是孩子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因, 患中耳炎的寶寶會感覺到耳深部搏動時跳痛或刺痛, 在吸吮、吞咽時有耳痛就會加劇, 所以中耳炎的寶寶會出現不肯吃奶的情況。 另外, 會表現出煩躁、哭鬧、搖頭或用手揉耳的情況等。

預防中耳炎, 正確的餵奶姿勢很重要

給寶寶最好的護理, 就是將所有的疾病防患於未然, 預防中耳炎, 媽媽們一定要學會正確的哺乳姿勢,

Advertisiment
一般正確的哺乳姿勢有四種:

1、搖籃式:

將寶寶橫抱在自己的腿上, 寶寶的頭靠在媽媽的手肘內側, 媽媽的前臂和手沿著寶寶後背一直伸到寶寶的 眼部, 支撐好寶寶的脖子、背部以及腰部。 另一隻手可以輕輕的托住乳☆禁☆房, 方法寶寶的吸吮。

2、交叉式:

相比於搖籃式的姿勢, 把寶寶的身體稍微傾斜一點, 這樣寶寶吃奶時, 嘴的角度會有所變化, 更容易吸奶。

3、側臥式:

這個姿勢合適晚上喂乳或是媽媽想要放鬆一下時。 媽媽和寶寶都側臥在床上, 腹部相對, 使寶寶的嘴巴和乳☆禁☆頭保持水準, 媽媽的頭部以枕頭承托, 最好用一個小枕頭墊在寶寶的背後作支撐。

4、橄欖式:

這個哺乳姿勢特別適合剖宮產的媽媽, 可以避免寶寶壓迫在媽媽腹部手術切口。

Advertisiment
乳☆禁☆房很大、寶寶太小或是喂雙胞胎的媽媽也很適合。 就像在腋下夾一個橄欖球那樣, 用手臂夾著寶寶的雙腿放在身體側腋下, 寶寶上身呈半坐臥位姿勢正對媽媽胸前, 用枕頭適當墊高寶寶, 手掌托住寶寶的頭, 另一隻手指張開呈“八字形”貼在乳☆禁☆頭、乳暈上。

不管中耳炎不中耳炎, 寶寶的耳朵護理都不能輕視。

奶水、洗澡水、淚水一不小心都會傷害寶寶的耳朵, 為了保護寶寶的小耳朵, 媽媽應該時刻防護著, 及時的為寶寶做好耳朵清理。

寶寶如果有出現中耳炎的症狀, 要及時的就醫, 用藥需遵醫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