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育樂觀孩子 爸媽要這麼做

樂觀是一種難得的心態, 很多相關的研究證明樂觀者比悲觀主義者更健康, 壽命也會有所延長。 因為樂觀者比悲觀主義者少了很多的壓力, 他們更容易對自己的生活現狀感到滿足和幸福。 雖然我們的大部分人格特質是天生的, 但是樂觀是可以通過後天影響、培養。

1.讓孩子體驗成功

孩子建立自信和樂觀的過程中最必不可少的就是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滋味, 甚至在面對一些挑戰的情況下取得成功。 因此,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 家長就要讓您的孩子自己為自己做事情(你充當他們的配角, 而不是直接為他們做好),

Advertisiment
並承認他們的成功。 例如, 讓年齡小的孩子承擔家庭責任中的一小部分-整理襪子、把自己的玩具收好等, 並承認他們的努力, 給予表揚。

2.教孩子正確面對成功

當您的孩子取得成功後, 讓孩子知道我們看到了他們背後的努力, 並讚揚。 例如, 你在這次測試中表現的很好, 你的勤奮是爸爸媽媽都要學習的, 讓他們為自己的成就建立自我效能感, 有助於培養樂觀情緒。 同時這也讓孩子認識到他的成功和辛勤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從而不會讓他們產生自高自傲的情緒。

3.期待孩子以後的成功

當孩子學會正確應對成功後, 集中精力期待孩子取得更大更多的成功, 家長的期待是孩子進步的動力源泉。 家長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探究一下他們的未來目標是什麼,

Advertisiment
無論他想成為一名宇航員還是一名普通的職業工人, 家長都要對此表示支持。

4.讚美要真誠

不要用幾句你很棒、你做的真好來敷衍孩子, 這是不可行的, 孩子們可以識破家長空洞的讚揚。 如果孩子的行為並不能贏得我們的表揚, 那就不要去表揚, 因為家長也需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從而才能做得更好。

5.尋找光明的一面

尋找光明的一面是樂觀思想的一個宗旨, 學會淡化自己的失敗、樂觀的看待外部環境, 才能更好的為下一次挑戰做準備。 説明你的孩子看到, 每一種情況都有好有壞, 要在消極的情況下尋找一線希望。 例如, 如果你的孩子想去外面玩, 但是卻下雨了,

Advertisiment
那麼室內遊樂項目也會是不錯的選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