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孩子的過程,才是女人真正的人生重塑

我的女友玟, 當媽那年雖然已二十又七, 但分明還是個孩子。

80後的玟是家中獨女, 父母寵愛有加, 從小到大身邊事務一應有家人大包大攬。

玟姑娘也乖巧聽話, 18歲那年以高分考入本地一所重點高校, 24歲千軍萬馬考入本地的公務員系統, 25歲嫁了門當戶對的溫暖先生, 26歲買了房貼著自己娘家邊上住;27歲生下一個健康活潑的寶貝兒子……

玟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明明奔三了, 且自己做了媽, 而眉眼間依然像少女一般單純、明媚、不諳世事。

當然, 玟身上也有著80後一代典型的“獨生子女綜合症”:嬌氣、矯情、丟三落四、不太想事、不太會經營家。

Advertisiment

玟的“丟三落四”從我們做同學那會兒就挺出名。 平時忘記帶作業本、書、筆之類, 這都常事。 有次竟然連書包也忘了拿。

但好在玟的家離學校特別近, 竟也能課間十分鐘跑個來回, 把忘帶的東西取回來。 再加上玟的母親是位細心溫柔的全職媽媽, 有時發現孩子落下的東西, 也會二話不說送過去。

正因為有人寵著, 從小忘性大的玟, 倒也嘻嘻哈哈的長大, 竟也一直沒捅多大簍子。

可是, 玟的丟三落四, 很快就在孩子身上栽了跟頭。

孩子一歲半那年, 開始只是尋常的感冒。 可是中醫、西藥的醫治了一周多, 仍不見好, 仿佛還有愈發嚴重的趨勢。

某天晚上, 孩子燒到40.3℃, 伴隨著呼吸急促、鼻翼煽動。 讀過一點小兒醫學的玟暗叫不好,

Advertisiment
多半是已經發展成了肺炎。 於是急匆匆喚回正在加班的先生, 倆人抱著孩子一起往醫院跑。

急診室裡人頭攢動, 看病的隊伍特別長, 老公說:“快, 等不及看病了。 先給孩子喂上退燒藥。 ”玟一邊答應著一邊摸兜:糟糕!急中生亂, 竟然忘了帶藥!

玟急得直跺腳, 但又馬上淡定下來:既然到了醫院, 手裡又拿著錢, 不至於買不到一瓶藥。

於是跟診室門口的護士商量:能不能先給開個藥單?

好不容易跟護士說通了, 玟再一翻包:糟糕!竟然連診療卡、病歷本, 統統都沒帶!

玟再仔細一想, 出門前明明特意翻了出來, 多半是當時隨手放在櫃子上, 走時竟忘往包裡放!

玟急得徹底慌了神, 忍不住快要哭出來。 一向溫和的先生也忍不住對玟當場大發雷霆。

Advertisiment

可憐的是懷抱裡的孩子, 小臉發紫、耷著眼皮、有氣無力, 蔫蔫的倒在父親懷裡, 只剩下急促的呼吸, 仿佛在回應著父母的一場鬧劇。

後來還是醫院裡的好心父母貢獻出了自己的退燒藥。 玟又趕緊給母親打電話, 央求已給自己帶了一白天孩子的母親, 再從被窩裡爬起來, 打車到醫院送來診療卡。

孩子雖然就了醫, 一周後病也痊癒了。

可是這次過後, 卻讓玟徹底長了記性。

玟每次出門前, 再不會那樣隨性灑脫, 而是先在腦子裡細緻統籌:今天需要去哪些地方?做哪些事?需要什麼配置?哪些可以備用?是否都已帶好……甚至漸漸學會, 為家人、朋友和同事, 一併周到考慮。

在生活中養成好習慣的玟, 竟也在工作中很快嘗到了甜頭。

Advertisiment

她發現自己效率更高了, 做事也更有條理了, 即便是領導交給她更大的專案, 她也能有條不紊的全面兼顧了。

有了孩子後, 才是女人真正的人生重塑。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我的同事小敏身上。

90年的小敏23歲那年就有了自己的孩子, 雖然對外公開的緣由是:反正早晚要生的, 早生早恢復。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者是:從大學校園走出來的小敏, 一直不太適應職場。 她痛恨朝九晚五的規則, 厭倦枯燥的文書, 也看不慣辦公室裡的一些裙帶關係。

於是, 剛一確認懷孕, 小敏就以安胎為由, 擅自做主辭了職。

小敏的父母和公婆都未退休, 老公工作也不錯。 家人見小敏堅持, 就都依了她。 於是, 懷著孩子大半年、母乳餵養快兩年、不忍分離焦慮又一年……小敏就這樣職場“斷片”三四年。

Advertisiment
前陣子聽說, 她已開始備孕第二個孩子。

可就在幾天前, 小敏打電話給我, 提及:如果有合適的機會, 可以幫她推薦一份工作。 待遇低點沒關係, 關鍵是給她一個努力勝任的機會。

我有些驚訝, 從來就不需“賺錢養家”的小敏, 怎麼會把姿態放得這樣低。

原來, 三歲的女兒上幼稚園這年, 給了她一記重拳。

女兒比同齡孩子的“入園敏感期”似乎要更久。

開學三個月來, 女兒幾乎每個早上都哭哭啼啼, 紅著雙眼說不願意上幼稚園。 有一次, 小敏頭天晚上和聲細語跟女兒溝通的很好, 可真到了第二天早上, 女兒又開始一如既往的哭鬧、抵抗。

小敏有些崩潰, 忍不住要發脾氣。

卻聽見女兒搶先怯生生的說:為什麼媽媽就可以呆在家裡?為什麼你就不用去上班?

小敏瞬間啞口無言。第一次在女兒面前,羞得面紅耳赤。

為了解決女兒的“老大難”問題,小敏之後特意蹲點幼稚園好幾天,在教室外偷偷觀察。

她很快發現,鏡頭裡的自家孩子顯得格外有些孤僻、內向、不合群。她很少和老師互動,當別的孩子大方上臺表演時,她只會在下面默默地看;當老師喊到她,她也怯怯的向後躲。

小敏一下看濕了眼眶,那個獨孤、內向、凡事向後躲的孩子,分明就是一個縮小的自己。

一個對自己要求都不嚴格的母親,如何對孩子要求嚴格?

一個把自己都封閉起來的母親,又如何帶給孩子一個更廣闊的天空?

一個連母親都缺少進取力量的家庭,又如何去培養一個朝氣蓬勃的孩子?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正是這一次的“重拳”,讓小敏下定決心,和女兒一起走出家門……

孩子,那個母親心裡最柔軟的傢伙,卻總能帶來最堅毅的力量。

讓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斷反思,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自己的一次修行。

冥冥之中,生命帶給了我們最好的重塑機會。

前幾天,去看望一位38歲“高齡誕女”的老同事琪。

琪生完孩子不到百天,氣色、狀態卻出奇的好,身材已恢復到比懷孕前更瘦,年齡更是看上去至少小了十歲。

我們問琪,究竟用了啥減肥又減齡的靈丹妙藥?

琪笑說:除了全力哺乳、全力帶娃和科學配餐,再無其他。

生過孩子的女人們都不難理解,哺乳的過程,其實正是生理上給母親的一次體型重塑的良機;

而產褥期,也正是每個女人一生中絕無僅有改善體質的黃金期;

帶孩子的過程,雖是女人最辛苦,卻也是獲得最大幸福和感悟的時候。

有了孩子,女人的生命才得以圓潤、平和、完整……

孩子的成長過程,何嘗不是媽媽的一次的再生長。

只要你真正全力以赴的去當媽,全情投入的去愛TA、養TA、陪伴TA,你也在這之中,得到生命最美的重塑。

卻聽見女兒搶先怯生生的說:為什麼媽媽就可以呆在家裡?為什麼你就不用去上班?

小敏瞬間啞口無言。第一次在女兒面前,羞得面紅耳赤。

為了解決女兒的“老大難”問題,小敏之後特意蹲點幼稚園好幾天,在教室外偷偷觀察。

她很快發現,鏡頭裡的自家孩子顯得格外有些孤僻、內向、不合群。她很少和老師互動,當別的孩子大方上臺表演時,她只會在下面默默地看;當老師喊到她,她也怯怯的向後躲。

小敏一下看濕了眼眶,那個獨孤、內向、凡事向後躲的孩子,分明就是一個縮小的自己。

一個對自己要求都不嚴格的母親,如何對孩子要求嚴格?

一個把自己都封閉起來的母親,又如何帶給孩子一個更廣闊的天空?

一個連母親都缺少進取力量的家庭,又如何去培養一個朝氣蓬勃的孩子?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正是這一次的“重拳”,讓小敏下定決心,和女兒一起走出家門……

孩子,那個母親心裡最柔軟的傢伙,卻總能帶來最堅毅的力量。

讓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斷反思,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自己的一次修行。

冥冥之中,生命帶給了我們最好的重塑機會。

前幾天,去看望一位38歲“高齡誕女”的老同事琪。

琪生完孩子不到百天,氣色、狀態卻出奇的好,身材已恢復到比懷孕前更瘦,年齡更是看上去至少小了十歲。

我們問琪,究竟用了啥減肥又減齡的靈丹妙藥?

琪笑說:除了全力哺乳、全力帶娃和科學配餐,再無其他。

生過孩子的女人們都不難理解,哺乳的過程,其實正是生理上給母親的一次體型重塑的良機;

而產褥期,也正是每個女人一生中絕無僅有改善體質的黃金期;

帶孩子的過程,雖是女人最辛苦,卻也是獲得最大幸福和感悟的時候。

有了孩子,女人的生命才得以圓潤、平和、完整……

孩子的成長過程,何嘗不是媽媽的一次的再生長。

只要你真正全力以赴的去當媽,全情投入的去愛TA、養TA、陪伴TA,你也在這之中,得到生命最美的重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