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飯桌上的一個小舉動,竟影響孩子一生的教養!父母必看!

您家裡吃飯的時候, 第一筷子菜是夾給誰的呢?這件小事, 對孩子的成長到底有沒有影響呢?

1

第一筷子菜給了孩子

小優幼稚園馬上開學了, 幫忙照看了一暑假孩子的爺爺奶奶也要回老家休息一段時間了。

昨天晚上, 我跟優爸做了一桌菜, 算是給老兩口踐行。 當最後一道清蒸魚端上桌的時候, 我特意把魚肚子肉夾下來, 放到了爺爺奶奶碗裡:“爸, 媽, 這一個月您倆又是看孩子又是給我們做飯, 挺忙活的, 多吃點!”


當兩塊魚肚子都“飛到”爺爺奶奶碗裡的時候, 我瞧見小優明顯不高興了, 她皺著眉頭一臉著急地說:“哎呀我也想吃那塊!”那語氣,
Advertisiment
分明是在責備我把本該屬於她的肉夾到了別人碗裡。 爺爺見狀, 一邊起身要把肉撥給小優, 一邊對我說:“你也真是的, 先給孩子吃呀!” 我連忙阻止了爺爺, 然後給小優重新夾了一塊, 對爺爺說“爸, 您吃您的就行, 不用老想著孩子, 又餓不著她。 您整天忙忙活活的, 吃點好的怎麼了。 ” 最後, 爺爺還是把那塊肉撥到了小優碗裡, 而小優呢, 高興得只顧低頭吃了, 連謝謝都忘了說……
2我們疼愛出來的, 是一個“小白眼狼”?

上面這樣的場景, 各位媽媽肯定很熟悉吧!因為好多家庭都是這樣的, 往往菜還沒上齊, 就拿個小碗給孩子撥點先吃上了;第一筷子菜永遠是屬於孩子的, 好像這第一筷子菜特別有營養,

Advertisiment
好像不給孩子吃第一筷子就不算愛孩子。

愛孩子肯定是沒錯的, 但是, 我們這種愛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確呢?我們總把第一筷子菜夾給孩子, 孩子因此而感激我們了嗎?好像並沒有吧, 相反, 孩子把我們做的這一切當做理所當然, 當某一天沒有得到優待時, 便鬧脾氣、耍性子。 就像我在之前的文章裡提到的那樣:我們為孩子做的越多, 反而越容易養出“小白眼狼”。

3無形之中, 給孩子做了壞榜樣

在孩子年幼的心裡, 並沒有很明確的長幼順序、道德禮儀, 孩子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理解, 幾乎全來自于父母的一言一行, 也就是說:父母在家的一言一行, 孩子都看在眼裡, 並下意識地模仿。 當我們當著老人的面把最好的那塊肉夾給孩子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孩子其實會在心裡漸漸形成一種觀念:“在這個家裡, 我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重要, 好的東西應該屬於我。 ”因為爸爸媽媽從來不給爺爺奶奶夾菜, 所以孩子往往也不會想起來給爺爺奶奶夾菜。

家長們有時應該很困惑:“為什麼自己家孩子老是沖爺爺奶奶大吼大嚷, 沒有一點禮貌?”其實, 家長自己需要反思一下了:我們對爺爺奶奶的態度是畢恭畢敬的嗎?孩子的言談舉止難道不是跟我們學的嗎? 如果每次吃飯, 第一筷子菜都是夾給爺爺奶奶的, 結果會有什麼不同呢?結果就是, 孩子從我們身上看到了對老人的尊重, 看到了長幼有序的基本倫理道德。 無形之中, 孩子肯定會浸染上好的習慣, 好的品行。
Advertisiment

4真正的愛, 是講究次序的

現在的小型家庭中, 一般包含4層關係, 按重要程度排列的話, 應該是:夫妻關係, 與老人的關係, 親子關係, 祖孫關係。 一旦這個順序錯亂, 家庭必定會有矛盾發生。

比如, 當“與老人的關係”占主導地位時, 就容易出現所謂的“媽寶男”“鳳凰男”情況, 容易引發婆媳關係緊張。 因為對於丈夫來說, 自己的老母親更重要, 所以妻子就容易遭受委屈。 滿腹委屈的妻子, 自然會與婆婆充滿敵對意味。 而解決這一切的最終辦法, 就是讓“夫妻關係”重回主要地位。 因為從本質上說, 老人是舊家庭的核心, 夫妻才是新家庭的核心, 在新家庭裡老人扮演的應該是附屬角色。 所以, 當丈夫把妻子當成“自己人”時, 當丈夫事事都優先跟妻子商量時,

Advertisiment
矛盾就隨之消解了。 當“親子關係”占主導時, 便會養出一個任性無禮、目無尊長的孩子。 說實話, 孩子的成長需要鼓勵, 但更需要一定的約束。 各位家長應該都深有體會, 孩子真的不能慣著, 否則是會“蹬鼻子上臉”的。 把第一筷子菜夾給孩子, 事情看似很小, 但如果經常發生的話, 可能就暗示著我們家庭中“愛的順序”發生了錯亂。

5好好吃飯, 是大教養

吃, 是人類最本能的行為, 包含著大智慧。 你跟一個人合不合得來、是不是一路人, 一起吃頓飯就知道了;一個人的修養如何, 一起吃幾次飯也就瞭解的差不多了。

我讀大學的時候, 宿舍裡幾個舍友基本都挺窮的, 只有W家庭特別富裕, 她幾乎每個週末都約上自己的朋友出去吃牛排、吃烤肉、K歌。 但是,當W跟我們幾個在吃上吃飯的時候,從來都跟我們打一樣的素菜、白飯,而且每次都吃得精光、吃得很高興,從來沒有說過一句“牛排如何如何美味”“食堂的飯菜如何如何粗糙”之類的話。為此,宿舍所有人對W的印象特別好。 吃這件事,總會非常微妙地暴露一個人的心境和修養。一個在吃上都能講道德、都能體諒他人感受的人,一定是個從骨子裡就很高尚的人。話說回來,一個從小就看著媽媽給爺爺奶奶夾菜的孩子,長大了肯定是個了不起的人。第一筷子菜,應該是屬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這不是矯情和執拗,而是對孩子成長的負責!各位爸爸媽媽們,你們覺得有道理嗎?願意這樣做嗎? 但是,當W跟我們幾個在吃上吃飯的時候,從來都跟我們打一樣的素菜、白飯,而且每次都吃得精光、吃得很高興,從來沒有說過一句“牛排如何如何美味”“食堂的飯菜如何如何粗糙”之類的話。為此,宿舍所有人對W的印象特別好。 吃這件事,總會非常微妙地暴露一個人的心境和修養。一個在吃上都能講道德、都能體諒他人感受的人,一定是個從骨子裡就很高尚的人。話說回來,一個從小就看著媽媽給爺爺奶奶夾菜的孩子,長大了肯定是個了不起的人。第一筷子菜,應該是屬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這不是矯情和執拗,而是對孩子成長的負責!各位爸爸媽媽們,你們覺得有道理嗎?願意這樣做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