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顱內出血:缺維生素K惹的禍

2002年3月19日, 出生才兩個月的莎莎住進了某市人民醫院, 昏沉沉地睡在兒科重症病房裡, 上午還抽搐過一次, 醫生診斷為“維生素k缺乏症、顱內出血”。 望著小莎莎蒼白的面容, 媽媽哭腫了眼睛, 爸爸急得滿屋轉。 那麼, 維生素K缺乏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鮮為人知的維生素K

維生素K是參與血液凝固的一種重要物質。 人體血液有一套自我保護的凝血系統, 主要包括13個凝血因數。 當機體發生損傷出血時, 它們便依次啟動, 使血液凝固。 這些因數需互相配合, 共同作用才有效, 少了哪一個也不行。 這些因數中有4個必須在維生素K參與下才能在肝臟合成,

Advertisiment
如果人體缺乏維生素K, 就等於缺乏凝血因數, 就容易出血, 或出血難止。

★為什麼孩子更容易缺乏維生素K

人體自身不能製造維生素K, 只有靠食物中天然產物或腸道菌群合成。 成人一般可以通過食物或腸道菌群得到足量補充, 而維生素K比較難以通過胎盤吸收, 所以, 嬰兒體內沒有多少“老本”可用。 剛從子宮娩出的小寶寶, 腸道內還是一片潔淨的世界, 還沒有幫助合成維生素K的細菌來“安家落戶”, 再加上嬰兒通常只吃母乳, 奶汁雖然營養充分、全面, 唯獨維生素K含量偏低, 僅為牛奶的1/4。 因此, 如果嬰兒單純餵養母乳而不增加其他輔食的話, 出生後24小時至3個月最容易維生素K攝入不足。

Advertisiment

★什麼情況下容易導致嬰兒出血

一般只有維生素K嚴重缺乏的嬰兒才會出現臍帶殘端滲血不止, 無故流鼻血, 皮膚出現淤斑等症狀, 最嚴重的是像莎莎那樣的顱內出血。 顱內出血雖然從表面上不容易發覺, 血塊卻可能壓迫大腦中樞, 直接威脅嬰兒的生命。

臨床醫學觀察證明, 在嬰兒出生前孕婦使用某些藥物, 如魯米那、苯妥因鈉、利福平、異煙肼等, 可加快維生素K氧化降解, 造成體內維生素K含量下降。 嬰兒出生後如果因感染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或磺胺藥, 都可抑制腸道正常菌群生長, 造成維生素K嚴重缺乏, 從而導致嬰兒凝血機制障礙。 莎莎就是因為有些咳嗽, 媽媽怕她抵抗力不強, 上藥品超市擅自買了些抗生素糖漿喂她,

Advertisiment
沒想到反而害了她。

★怎樣預防嬰兒維生素K缺乏

60年代初, 美國兒科學會營養委員建議, 對所有新生兒在出生後1小時內即預防性注射0.1~1毫克維生素K。 近年來多數科學家認為口服和肌肉注射維生素K有同樣的效果, 從而避免了注射的痛苦和副作用。 另外, 也可在分娩前24小時內給孕婦肌肉注射10毫克維生素K。

★小編提醒

◇在懷孕時, 盡可能不服用對胎兒有害的藥物, 避免產傷、感染、缺氧等誘因。

◇哺乳的母親應多吃些維生素K含量豐富的食物, 如菠菜、苜蓿、番茄及魚類。

◇單純母乳餵養的嬰兒, 如果經常腹瀉並應用廣譜抗菌素或磺胺藥時, 應該適量注射維生素K。

◇嬰兒有病應該去醫院就診, 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 千萬不要自行購藥給嬰兒喂服。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