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預防先兆流產的保胎寶典:藥膳篇

流產是每個孕媽媽都不想面對的, 但有時由於孕媽媽精神過於焦慮, 休息不好等原因, 會引起一些不良反應, 但也未必就是先兆流產。 所以孕媽媽們要搞清先兆流產的徵兆。

那麼, 真正的先兆流產有哪些徵兆呢?

1、陰☆禁☆道出血。 陰☆禁☆道出血可分為少量出血和大量出血, 持續性出血和不規律出血。 雖然出血經常被認為是流產的第一徵兆, 但孕期的前三個月出現陰☆禁☆道出血現象是很正常的。 不過, 雖然陰☆禁☆道出血還伴隨著疼痛, 這就需要特別注意了, 因為那可能是流產的徵兆。

2、疼痛感。 你的骨盆, 腹部或者下背可能會有持續的疼痛感。

Advertisiment
當陰☆禁☆道出血的症狀出現後, 可能幾小時或者幾天後你就會開始感到疼痛了。

3、陰☆禁☆道排出血塊或者淺灰色的組織。 判斷是否流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流產不是一個單一的事件, 而是連鎖反應中的一環。 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 每個女性的流產情形和流產徵兆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孕媽咪出現了上述症狀, 也不要過於緊張。 只要根據以下的建議做好全面的保胎工作, 一樣可以孕育出健康寶寶。 >>>>>孕期導致自然流產因素超詳大盤點

幸孕網推薦保胎寶典:藥膳篇

方一 益腎固胎湯

藥物組成 菟絲子30g 杜仲15g 寄生15g 川斷15g 白術15g 阿膠15g 黨參30g 黃芩10g 何首烏12g 陳皮10g

煎服, 每日1劑, 分2次服, 服至血止後半月停藥。

適應病證 先兆流產。

Advertisiment

病案舉隅 徐某, 女, 23歲。 停經38天, 陰☆禁☆道少量出血2天, 伴腰酸痛, 下腹有墜感, 噁心;納呆, 大便較稀, 苔薄白, 舌淡紅, 邊有齒印, 脈細滑。 中醫辨證為脾腎不足、氣, 血兩虧;治宜補腎健脾、益氣養血。 予益腎固胎湯3劑後, 下腹墜脹減輕, 陰☆禁☆道出血減少, 繼服6劑, 大便正常, 陰☆禁☆道出血止, 無腹痛, 僅覺腰酸, 繼服6劑, 病情穩定, 改為每週服2劑, 服至孕4月停藥, 足月順產1男嬰。

評 按 用上方治療先兆流產30例, 治癒27例, 好轉2例, 無效1例, 有效率為96.7%。 先兆流產不外乎脾腎虛損、氣血不足、沖任失固, 但主要責之於腎虛。 腎虛則沖任氣血不足, 固攝無力, 致胎失所系, 胎元不固而致先兆流產。 故治療上以補腎為最根本的治法。 自擬益腎固胎湯;補益腎氣, 填補腎精,

Advertisiment
使精氣充盛, 固秘有力, 胎自不墜。 >>>>>下列情況的婦女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藥

方二 安胎合劑

藥物組成 菟絲子12g, 黨參15g 白術10g 山藥15g 川斷10g 寄生10g 熟地12g 甘草6g

製劑用法 上方每日1劑, 水煎分2次服。

適應病證 先兆流產。

病案舉隅 淡某, 女, 33歲, 停經53天, 陰☆禁☆道少量出血10天, 血色紫黯, 腰酸痛, 右下腹隱痛, 噁心, 舌淡紅, 苔薄白, 脈細。 予安胎合劑5劑後, 血止, 腹痛減, 繼服上方4劑, 症狀基本消失, 繼續用安胎合劑調理半月, 保胎成功, 年底剖腹產一足月男嬰。

評 按 用安胎合劑治療先兆流產及習慣性流產100例, 痊癒98例, 2例無效。 安胎合劑平補脾腎, 藥性沖和。 方中多選用“靜而少動, 守而不走”之藥, 如黨參、白術、山藥、菟絲子、熟地等健脾補腎, 避免當歸、川芎辛溫走竄, 如張景嶽說,

Advertisiment
:“當歸氣辛而動, 故欲其靜者當避之。 ”故歸芎二藥對先兆流產者應慎用或不用。 本組總治癒率為98%, 證明本方具有良好的安胎作用。 >>>>>要注意什麼可以防治流產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