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音樂對寶寶大腦好處多,但音樂啟蒙可不是聽聽兒歌那麼簡單

小小蘇, 熱愛繪本的萌娃一隻;蘇媽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 雙語教育碩士;分享優秀繪本、雙語啟蒙理念和育兒知識, 文章皆為有理有據有品質的靠譜原創。

音樂天賦和遺傳基因有一定的關係, 但是後天的環境薰陶也很重要。 雖然不是每個寶寶都有周董那樣音樂天才的爹, 但可以有用心打造音樂啟蒙環境的好爸媽, 比如, 點開了這篇文章的你。

音樂啟蒙何時開始?如何做?是後臺常常有媽媽向我問起的話題。 今天聊聊音樂啟蒙的重要性, 以及一些實用方法指南。

音樂對寶寶有這些好處你造嗎?

Advertisiment

音樂對寶寶大腦是一種良性刺激,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發現, 9個月的寶寶常聽音樂, 能促進大腦語言學習能力的發育。 音樂中的陪伴是一種高品質陪伴, 不管是睡前父母為寶寶哼唱幾首搖籃曲, 還是靜靜相擁著聽一首優美的旋律, 都能讓寶寶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 加拿大的Trainor博士研究發現, 父母和寶寶一起聽音樂, 能促進親子關係的健康發育。 有研究表明, 媽媽和寶寶一起欣賞音樂, 可以刺激催產素荷爾蒙的分泌, 從而促進媽媽的乳汁分泌。

有很多醫院還用“音樂療法”來説明早產寶寶增加體重。 還有研究發現, 愉快的音樂和歌聲, 能提高孩子在認知測試中的表現, 還能提升孩子的創造力。

什麼時候開始?如何開始?

Advertisiment
音樂啟蒙孕期就可以開始。 有科學研究表明, 子宮裡35周的胎兒, 就能分辨和記憶不同的聲音, 出生兩個月的小寶寶就對不同音樂的旋律有短暫記憶了。 因此蘇媽的建議是, 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會早。 我懷蘇寶的時候還在忙碌的上班, 每天大著肚子往返家和單位幾十公里, 那時候就會邊開車邊聽一些喜歡的音樂。 我並不贊成專門找一些“胎教音樂”來聽, 只要給寶寶聽旋律動聽的“真正的音樂”就可以了, 在後文會具體說。

寶寶出生後, 白天醒著的時候, 放愉快的音樂、看著寶寶的眼睛唱歌, 都能把音樂變成寶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蘇寶每天早上醒來時, 我會拉開窗簾, 讓她聽聽輕快的音樂, 晚上睡前我們會一起聽古典音樂、講故事,

Advertisiment
她一個半月時就建立了很好的起居生活規律, 可能也和每天在固定時間、聽同一種類型的音樂有關。 我花十美金在亞馬遜上買了個防水藍牙小音箱, 在蘇寶洗澡時也放些音樂, 説明她睡前放鬆。

寶寶該聽什麼類型的音樂?

蘇媽的建議是:聽各種類型的音樂。

1993年美國《自然》雜誌發佈過一篇文章, 稱大學生常聽莫札特能暫時提高他們的智力, 這篇報導被廣為轉載, 造成了“嬰兒聽莫札特也會變聰明“的誤解。 實際上, 並沒有證據表明嬰兒必須聽古典音樂, 任何一種優美的音樂, 都能起到刺激寶寶大腦、促進認知發育的作用。

家長可以多觀察寶寶對哪些種類的音樂的反應明顯(比如表情愉快、身子隨旋律搖動等),

Advertisiment
也許就是寶寶喜歡的風格。 我們這一年, 不僅聽舒伯特、聽魯賓斯坦和霍洛維茨演奏的蕭邦, 聽百鳥朝鳳, 也聽英式搖滾和Bob Dylan. 目前蘇寶似乎對各種流派都照單全收, 特別是聽到有節奏的音樂時, 常常自我陶醉的扭來扭去。

第二個建議是:給寶寶聽真正的音樂。 我並不反對音樂玩具, 但不建議給寶寶聽低品質玩具裡嘶啞重複的兒歌。 網路普及的時代, 用手機音樂APP, 可以輕鬆給寶寶建立一個歌單來聽音樂。 不過, 無論何時都不要給寶寶聽震耳欲聾的音樂, 過大的音量會對寶寶的耳膜造成永久性損傷, 相信這個不用蘇媽提醒。

這些工具, 能讓寶寶更有“樂”感

0歲:能發聲的物品

蘇寶從三個月開始我們就參加了社區圖書館的音樂課,

Advertisiment
老師會發放帶有鈴鐺的手環(小月齡的寶寶可以戴在腳上), 這樣寶寶動起來的時候鈴鐺會發出聲音, 讓寶寶很好奇。

也可以在寶寶的搖籃上方懸掛一些鈴鐺, 寶寶小腳一蹬就可以發出聲音。 6個月後寶寶抓握能力增強後, 可以提供TA能夠拿得動的、敲擊觸摸能發聲的物品。

市面上現在有不少優質的音樂啟蒙玩具, 但是鍋碗瓢盆, 也是很棒的樂器。 蘇寶能夠坐穩後, 我做飯的時候, 常常給她幾個木勺子和小盆, 她自己敲得不亦樂乎。

1歲:引入迷你樂器和音樂道具

小鼓、三角鐵、搖鈴、小木琴、小鍵盤都可以作為寶寶音樂啟蒙的道具,

寶寶在研究這些樂器如何發聲的同時, 也學習了不同的聲音、訓練了手眼協調的精細運動能力。

我們參加的音樂早教常用上圖左邊這種”shaker”, 裡面有沙子,讓寶寶握在手裡隨著音樂的節奏搖動。

2歲:讓寶寶接觸真實的樂器

我們社區的圖書館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音樂活動叫做Mini Mozart(小小莫札特),定期會請鋼琴家來為孩子們現場演奏,中間穿插親子遊戲。這個活動強調讓孩子們聽現場音樂,接觸真實的樂器。如果家裡有樂器,也可以為寶寶演奏,蘇寶現在對媽媽的鋼琴就很感興趣,常常踮起腳尖去按動琴鍵。

蘇寶的音樂早教課上老師還會準備模擬或真實的樂器,讓小朋友們自己摸索和“演奏”,比如這種迷你小鋼琴、小鼓、鑼或者豎琴。

紐約的兒童博物館還提供音樂區,給孩子們接觸各種樂器的機會。

兒歌別光聽,還要“玩”起來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一味被動輸入音樂會讓寶寶無聊,專家建議不僅應該給孩子聽音樂,還應該在音樂中和他們互動。蘇寶的音樂早教班,老師們都很有創意,常常把音樂和玩結合在一起。比如,一邊唱歌一邊做遊戲,通過歌詞教寶寶認識動物的叫聲,教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或者提高空間認知力,甚至,把音樂和繪本結合在一起。

我們參加的音樂早教常用上圖左邊這種”shaker”, 裡面有沙子,讓寶寶握在手裡隨著音樂的節奏搖動。

2歲:讓寶寶接觸真實的樂器

我們社區的圖書館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音樂活動叫做Mini Mozart(小小莫札特),定期會請鋼琴家來為孩子們現場演奏,中間穿插親子遊戲。這個活動強調讓孩子們聽現場音樂,接觸真實的樂器。如果家裡有樂器,也可以為寶寶演奏,蘇寶現在對媽媽的鋼琴就很感興趣,常常踮起腳尖去按動琴鍵。

蘇寶的音樂早教課上老師還會準備模擬或真實的樂器,讓小朋友們自己摸索和“演奏”,比如這種迷你小鋼琴、小鼓、鑼或者豎琴。

紐約的兒童博物館還提供音樂區,給孩子們接觸各種樂器的機會。

兒歌別光聽,還要“玩”起來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一味被動輸入音樂會讓寶寶無聊,專家建議不僅應該給孩子聽音樂,還應該在音樂中和他們互動。蘇寶的音樂早教班,老師們都很有創意,常常把音樂和玩結合在一起。比如,一邊唱歌一邊做遊戲,通過歌詞教寶寶認識動物的叫聲,教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或者提高空間認知力,甚至,把音樂和繪本結合在一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