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電鰻為什麼會放電 電鰻能電死人嗎

電鰻的放電特性啟發人們發明和創造了能貯存電的電池。 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乾電池, 在正負極間的糊狀填充物, 就是受電鰻發電器裡的膠狀物啟發而改進的。 下麵, 就由小編來為你解密電鰻的放電知識。

一、電鰻能電死人嗎

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和圭亞那河的電鰻, 外形細長, 極似鰻鱺。 它身長2米左右, 體重達20千克, 體表光滑無鱗, 背部黑色, 腹部橙黃色,沒有背鰭和腹鰭, 臀鰭特別長, 是主要的游泳器官。

電鰻是魚類中放電能力最強的淡水魚類, 它輸出的電壓有300伏,有的甚至可達800伏 。 在水中3—6米範圍內,

Advertisiment
常有人觸及電鰻放出的電而被擊昏, 甚至因此跌入水中而被淹死。 因此有水中的“高壓線”之稱。

電鰻的發電器的基本構造與電鰩相類似, 也是由許多電板組成的。 它的發電器分佈在身體兩側的肌肉內, 身體的尾端為正極, 頭部為負極, 電流是從尾部流向頭部。 當電鰻的頭和尾觸及敵體, 或受到刺激影響時, 即可發生強大的電流。 電鰻的放電主要是出於生存的需要。 因為電鰻要捕獲其他魚類和水生生物, 放電就是獲取獵物的一種手段。 它所釋放的電量, 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比它小的動物擊死, 有時還會擊斃比它大的動物, 如正在河裡涉水的馬和游泳的牛也會被電鰻擊昏。

電鰻肉味鮮美, 富有營養。 雖然它能釋放出強大的電流,

Advertisiment
但南美洲土著居民自有辦法捕捉。 他們利用電鰻連續不斷地放電後, 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和補充豐富的食物後, 才能恢復原有的放電強度的特點, 先將一群牛馬趕下河去, 使電鰻被激怒而不斷放電, 待電鰻放完電精疲力盡時, 就可以直接捕捉了。

點評:電鰻(學名:Electrophorus electricus)是一種以能短暫強力放電而聞名的淡水魚類。 體型粗圓而長, 最大可長達250釐米左右, 棲息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及奧里諾科河流域, 生性晝伏夜出, 以捕食小魚為主。 電鰻雖名為鰻, 但並不是鰻魚的一種, 在生物分類上電鰻和鯰魚更為接近, 皆置於骨鰾總目之下。 儘管如此, 電鰻不能叫作電鯰, 因為電鯰已是存在於非洲的魚類名稱。

它身長2米左右,

Advertisiment
體重達20千克, 背鰭、尾鰭退化, 但占體全長近4/5的尾, 其下緣有一長形臀鰭, 依靠臀鰭的波動而遊動。 尾部具發電器, 來源於肌肉組織支配。 電鰻有兩對發電器, 形狀為長梭形, 位於尾部脊髓兩側。

二、電鰻為什麼會放電

它的發電器分佈在身體兩側的肌肉內, 身體的尾端為正極, 頭部為負極, 電流是從尾部流向頭部。 當電鰻的頭和尾觸及敵體, 或受到刺激影響時即可發生強大的電流。 電鰻的放電主要是出於生存的需要。 因為電鰻要捕獲其他魚類和水生生物, 放電就是獲取獵物的一種手段。 電鰻能產生足以將人擊昏的電流。 電鰻不是真正的鰻類, 而屬裸背鰻科(Gymnotidae)。 行動遲緩, 棲息於緩流的淡水水體中, 並不時上浮水面,

Advertisiment
吞入空氣, 進行呼吸。

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和圭亞那河的電鰻, 外形極似鰻鱺, 體長2米左右, 重達20公斤。 體表光滑無鱗, 背部黑色腹部橙黃色, 沒有背鰭和腹鰭。 臀鰭特別長, 是主要的游泳器官。 電鰻是魚類中放電能力最強的淡水魚類, 輸出的電壓達300~800伏, 因此電鰻有水中"高壓線"之稱。 電鰻的發電器的基本構造與電鰩相類似, 也是由許多電板組成的。 它的發電器分佈在身體兩側的肌肉內, 身體的尾端為正極, 頭部為負極, 電流是從尾部流向頭部。

當電鰻的頭和尾觸及敵體, 或受到刺激影響時即可發生強大的電流。 電鰻的放電主要是出於生存的需要。 因為電鰻要捕獲其他魚類和水生生物, 放電就是獲取獵物的一種手段。

Advertisiment
它所釋放的電量, 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比它小的動物擊死, 有時還會擊斃比它大的動物, 如正在河裡涉水的馬和游泳的牛也會被電鰻擊昏。

電鰻肉味鮮美, 富有營養。 雖然它能釋放出強大的電流, 但南美洲土著居民利用電鰻連續不斷地放電後, 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和補充豐富的食物後, 才能恢復原有的放電強度的特點, 先將一群牛馬趕下河去, 使電鰻被激怒而不斷放電, 待電鰻放完電精疲力盡時, 就可以直接捕捉了。 世界上已知的發電魚類達數十種呢, 其他會放電的魚類還有電鯰、電鰩等。 為什麼電不著自己?電鰻內部有許多所謂的生物電池(electroplaques)串聯及並聯在一起, 所以雖然電鰻的頭尾電位差可以高達750V, 但是因為生物電池的並聯(一共約140行左右)把電流分散掉, 所以實際上,通過每個行的電流跟他電魚時所放出的電流差了兩個命令,相對之下小的多,所以他才不會電魚時,把自己也給電死了。

點評:電鰻內部有許多所謂的生物電池(electroplaques)串聯及並聯在一起,所以雖然電鰻的頭尾電位差可以高達750V,但是因為生物電池的並聯(一共約140行左右)把電流分散掉,所以實際上,通過每個行的電流跟他電魚時所放出的電流差了兩個命令,相對之下小的多,所以他才不會電魚時,把自己也給電死了。

三、電鰻放電原理

發電器最主要的樞紐,是器官的神經部分,電鰻能隨意放電,放電時間和強度,它完全能夠自己掌握。電鰻可以發電,並靠發出的電流擊斃水中的小魚、蝦及其他的小動物,是一種捕食和打擊敵害的手段。 世界上有好多種電鰻,其發電能力各不相同。非洲電鰻一次發電的電壓在200伏左右,中等大小的電鰻一次發電的電壓在70~80伏,像較小的南美電鰻一次只能發出37伏電壓。由於電鰻會發電,人們叫它做活的發電機、活電池、電魚等。

電鰻可以放出50安培的電流,電壓達60—80伏,有海中“活電站”之稱。電鰻每秒鐘能放電50次,但連續放電後,電流逐漸減弱,10—15秒鐘後完全消失,休息一會後又能重新恢復放電能力。

電鰻的放電特性啟發人們發明和創造了能貯存電的電池。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乾電池,在正負極間的糊狀填充物,就是受電鰻發電器裡的膠狀物啟發而改進的。

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醫生們常常把病人放到電鰻身上,或者讓病人去碰一下正在池中放電的電鰻,利用電鰻放電來治療風濕症和癲狂症等病。就是到了今天,在法國和義大利沿海,還可能看到一些患有風濕病的老年人,正在退潮後的海灘上尋找電鰻,當做自己的“醫生”呢。

電鰻與普通鰻魚的體型非常相似,長可達2米多,體重可達20多公斤。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及奧里諾科河。電鰻有兩對發電器,形狀為長梭形,位於尾部脊髓兩側。電鰻放電時的平均電壓為350多伏,但也有過650伏的放電記錄。美洲電鰻的最大電壓竟達800多伏,這麼強的電壓足以擊死一頭牛。電鰻放電時產生的電流是極微弱的,一般不到l安培;然而有時觀察到的電壓為500伏,電流為2安培,即功率為1000瓦的短時放電。雖然發出的是直流電,但放電頻率每秒可達300個脈衝。放電的損傷力取決於鰻魚的大小和機體的狀況。當電鰻長不到1米時,電壓隨著電鰻的成長而增加。當長到1米後,只增加電流的強度。

電鰻捕食的時候,首先悄悄地遊近魚群,然後可連續放出電流,受到電擊的魚馬上暈厥過去,身體僵直,於是,電鰻乘機吞食它們。電鰻放電,有時也不一定是為了捕食,也可能是一種生理需要。被電鰻電死的魚,往往超過它們食用所需要的量,這給漁業生產帶來危害。電鰻放電後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才能放電。利用這一特點,漁民們捕撈電鰻時,先把牲畜趕到水中,使電鰻放電,等到它們把電量消耗掉,再進行捕撈,這樣做可以避免漁民被擊傷。

點評:電鰻的放電器官在身體的兩側,而且它大部分的身體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絕緣性很高的構造包住,在水中就像是一個大電池。我們知道電流會由電阻最小的通路經過,所以在水中放電時,電流會經由水(電阻比電鰻身體小)傳遞,電鰻並不會電到自已。但如果電鰻被抓到空氣中,因空氣的電阻比它身體的電阻更大,放電的話就會電到自已了。另外,如果電鰻受傷使兩側的絕緣體同時破損的話,放電時就會像兩條裸☆禁☆露的電線一樣發生短路的現象。它所釋放的電量,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比它小的動物擊死,有時還會擊斃比它大的動物,如正在河裡涉水的馬和游泳的牛也會被電鰻擊昏。

四、電鰻放電範圍

電鰻體內有一些細胞就像小型的疊層電池,當它被神經信號所激勵時,能陡然使離子流通過它的細胞膜。電鰻體內從頭到尾都有這樣的細胞,就像許多疊在一起的疊層電池。當產生電流時,所有這些電池(每個電池電壓約15伏)都串聯起來,這樣在電鰻的頭和尾之間就產生了很高的電壓。許多這樣的電池組又並聯起來,這樣就能在體外產生足夠大的電流。用這些電流足以將它的獵物或天敵擊暈或擊斃。淡水裡的電魚需要更多的電池串聯在一起,因為淡水的電阻較大,產生同樣的電流需要更高的的電壓。

電鰻的放電器官在身體的兩側,而且它大部分的身體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絕緣性很高的構造包住,在水中就像是一個大電池。我們知道電流會由電阻最小的通路經過,所以在水中放電時,電流會經由水(電阻比電鰻身體小)傳遞,電鰻並不會電到自已。但如果電鰻被抓到空氣中,因空氣的電阻比它身體的電阻更大,放電的話就會電到自已了。另外,如果電鰻受傷使兩側的絕緣體同時破損的話,放電時就會像兩條裸☆禁☆露的電線一樣發生短路的現象。它所釋放的電量,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比它小的動物擊死,有時還會擊斃比它大的動物,如正在河裡涉水的馬和游泳的牛也會被電鰻擊昏。

點評:電鰻是一種降河性洄游魚類,原產於海中,溯河到淡水內長大,後回到海中產卵。每年春季,大批幼電鰻成群自大海進入江河口。雄電鰻通常就在江河口成長;而雌電鰻則逆水上溯進入江河的幹、支流和與江河相通的湖泊,有的甚至跋涉幾千公里到達江河的上游各水體。它們在江河湖泊中生長、發育,往往晝伏夜出,喜歡流水、弱光、穴居,具有很強的溯水能力,其潛逃能力也很強。

它的發電器分佈在身體兩側的肌肉內,身體的尾端為正極,頭部為負極,電流是從尾部流向頭部。當電鰻的頭和尾觸及敵體,或受到刺激影響時即可發生強大的電流。電鰻的放電主要是出於生存的需要。因為電鰻要捕獲其他魚類和水生生物,放電就是獲取獵物的一種手段。 

所以實際上,通過每個行的電流跟他電魚時所放出的電流差了兩個命令,相對之下小的多,所以他才不會電魚時,把自己也給電死了。

點評:電鰻內部有許多所謂的生物電池(electroplaques)串聯及並聯在一起,所以雖然電鰻的頭尾電位差可以高達750V,但是因為生物電池的並聯(一共約140行左右)把電流分散掉,所以實際上,通過每個行的電流跟他電魚時所放出的電流差了兩個命令,相對之下小的多,所以他才不會電魚時,把自己也給電死了。

三、電鰻放電原理

發電器最主要的樞紐,是器官的神經部分,電鰻能隨意放電,放電時間和強度,它完全能夠自己掌握。電鰻可以發電,並靠發出的電流擊斃水中的小魚、蝦及其他的小動物,是一種捕食和打擊敵害的手段。 世界上有好多種電鰻,其發電能力各不相同。非洲電鰻一次發電的電壓在200伏左右,中等大小的電鰻一次發電的電壓在70~80伏,像較小的南美電鰻一次只能發出37伏電壓。由於電鰻會發電,人們叫它做活的發電機、活電池、電魚等。

電鰻可以放出50安培的電流,電壓達60—80伏,有海中“活電站”之稱。電鰻每秒鐘能放電50次,但連續放電後,電流逐漸減弱,10—15秒鐘後完全消失,休息一會後又能重新恢復放電能力。

電鰻的放電特性啟發人們發明和創造了能貯存電的電池。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乾電池,在正負極間的糊狀填充物,就是受電鰻發電器裡的膠狀物啟發而改進的。

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醫生們常常把病人放到電鰻身上,或者讓病人去碰一下正在池中放電的電鰻,利用電鰻放電來治療風濕症和癲狂症等病。就是到了今天,在法國和義大利沿海,還可能看到一些患有風濕病的老年人,正在退潮後的海灘上尋找電鰻,當做自己的“醫生”呢。

電鰻與普通鰻魚的體型非常相似,長可達2米多,體重可達20多公斤。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及奧里諾科河。電鰻有兩對發電器,形狀為長梭形,位於尾部脊髓兩側。電鰻放電時的平均電壓為350多伏,但也有過650伏的放電記錄。美洲電鰻的最大電壓竟達800多伏,這麼強的電壓足以擊死一頭牛。電鰻放電時產生的電流是極微弱的,一般不到l安培;然而有時觀察到的電壓為500伏,電流為2安培,即功率為1000瓦的短時放電。雖然發出的是直流電,但放電頻率每秒可達300個脈衝。放電的損傷力取決於鰻魚的大小和機體的狀況。當電鰻長不到1米時,電壓隨著電鰻的成長而增加。當長到1米後,只增加電流的強度。

電鰻捕食的時候,首先悄悄地遊近魚群,然後可連續放出電流,受到電擊的魚馬上暈厥過去,身體僵直,於是,電鰻乘機吞食它們。電鰻放電,有時也不一定是為了捕食,也可能是一種生理需要。被電鰻電死的魚,往往超過它們食用所需要的量,這給漁業生產帶來危害。電鰻放電後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才能放電。利用這一特點,漁民們捕撈電鰻時,先把牲畜趕到水中,使電鰻放電,等到它們把電量消耗掉,再進行捕撈,這樣做可以避免漁民被擊傷。

點評:電鰻的放電器官在身體的兩側,而且它大部分的身體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絕緣性很高的構造包住,在水中就像是一個大電池。我們知道電流會由電阻最小的通路經過,所以在水中放電時,電流會經由水(電阻比電鰻身體小)傳遞,電鰻並不會電到自已。但如果電鰻被抓到空氣中,因空氣的電阻比它身體的電阻更大,放電的話就會電到自已了。另外,如果電鰻受傷使兩側的絕緣體同時破損的話,放電時就會像兩條裸☆禁☆露的電線一樣發生短路的現象。它所釋放的電量,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比它小的動物擊死,有時還會擊斃比它大的動物,如正在河裡涉水的馬和游泳的牛也會被電鰻擊昏。

四、電鰻放電範圍

電鰻體內有一些細胞就像小型的疊層電池,當它被神經信號所激勵時,能陡然使離子流通過它的細胞膜。電鰻體內從頭到尾都有這樣的細胞,就像許多疊在一起的疊層電池。當產生電流時,所有這些電池(每個電池電壓約15伏)都串聯起來,這樣在電鰻的頭和尾之間就產生了很高的電壓。許多這樣的電池組又並聯起來,這樣就能在體外產生足夠大的電流。用這些電流足以將它的獵物或天敵擊暈或擊斃。淡水裡的電魚需要更多的電池串聯在一起,因為淡水的電阻較大,產生同樣的電流需要更高的的電壓。

電鰻的放電器官在身體的兩側,而且它大部分的身體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絕緣性很高的構造包住,在水中就像是一個大電池。我們知道電流會由電阻最小的通路經過,所以在水中放電時,電流會經由水(電阻比電鰻身體小)傳遞,電鰻並不會電到自已。但如果電鰻被抓到空氣中,因空氣的電阻比它身體的電阻更大,放電的話就會電到自已了。另外,如果電鰻受傷使兩側的絕緣體同時破損的話,放電時就會像兩條裸☆禁☆露的電線一樣發生短路的現象。它所釋放的電量,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比它小的動物擊死,有時還會擊斃比它大的動物,如正在河裡涉水的馬和游泳的牛也會被電鰻擊昏。

點評:電鰻是一種降河性洄游魚類,原產於海中,溯河到淡水內長大,後回到海中產卵。每年春季,大批幼電鰻成群自大海進入江河口。雄電鰻通常就在江河口成長;而雌電鰻則逆水上溯進入江河的幹、支流和與江河相通的湖泊,有的甚至跋涉幾千公里到達江河的上游各水體。它們在江河湖泊中生長、發育,往往晝伏夜出,喜歡流水、弱光、穴居,具有很強的溯水能力,其潛逃能力也很強。

它的發電器分佈在身體兩側的肌肉內,身體的尾端為正極,頭部為負極,電流是從尾部流向頭部。當電鰻的頭和尾觸及敵體,或受到刺激影響時即可發生強大的電流。電鰻的放電主要是出於生存的需要。因為電鰻要捕獲其他魚類和水生生物,放電就是獲取獵物的一種手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