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父母學堂>隔代撫養>正文

隔輩教育中存在諸多誤區

在現實生活中, 由于父母離異或父母工作忙等情況, 祖父母照顧孩子的情況特別的多, 這種隔輩教育中往往存在著很多誤區, 值得父母親注意: 誤區一:溺愛

癥狀:一個暑假, 一所小學的某班在校園里舉辦紅領巾活動, 不少爺爺奶奶成了主角, 那天陽光很猛, 爺爺奶奶們義不容辭地擔當起為孩子打傘的責任。 相比之下, 由父母陪同的孩子, 顯得獨立多了--父母們一般都離孩子遠遠的, 讓孩子自己料理一切。

后果:一些專家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進行研究, 將從小在托兒所、幼兒園長大的孩子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進行心理比較,

Advertisiment
發現他們截然不同。 那些在幼兒園長大的小學生群體意識強, 適應能力強, 社交圈子大, 許多事都能自己動手做, 膽子大, 能吃苦, 一般的摔跤、碰傷像沒事一樣, 很小就會過馬路等。 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學生有的二三年級了, 還要老人接送, 萬事不動手, 碰到問題, 稍不如意就哭, 缺乏應變能力, 不合群。

專家點評:溺愛是祖輩帶孩子的主要問題。 老年人出于對第三代的過分疼愛, 常常對孩子百依百順, 關懷備至, 所以老人帶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也有的老人對孫輩有求必應, 只要是孫輩提出的要求, 不管是合理的, 還是不合理的, 一律給予滿足。 這樣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還有的老人容易對孩子的缺點“護短”,

Advertisiment
與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教育態度不一致。 生活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 孩子容易形成兩面人格, 這樣的教育必然阻礙孩子獨立意識的形成和獨立行為的發展。

誤區二:以經驗代替科學

癥狀:一次采訪中, 偶然聽到這樣一件事: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小姑娘, 可就是牙齒上長滿了黑色的斑點。 女孩的母親埋怨是婆婆把孩子帶成了這樣。 原來, 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 奶奶都給孩子喝糖水, 孩子越喝越愛喝, 一來二去, 牙齒上就長滿了黑斑點。 而孩子的奶奶說, “別信書上的說法, 小孩子的乳牙反正是要掉的, 再長新的不一樣白白凈凈嗎?再說了, 我小時沒吃幾塊糖, 這牙不也掉光了?”

Advertisiment

后果:一般情況下, 年輕人大多趨于理性, 而老人趨于感性。 年輕人教孩子知識, 給孩子買東西、滿足孩子的某些要求, 大多會考慮這樣做是否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會著眼于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 而老年人在面對孫輩的時候, 往往以經驗為主。 面對不一致的教育環境, 孩子比較容易形成兩面人格, 對事情沒有固定的是非標準。

專家點評: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把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歸結到祖輩們身上, 年輕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各種不科學的觀念和方法。 但比較而言, 祖輩們的確更容易靠經驗來帶孩子。 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祖輩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 知識面較窄, 接受的又是幾十年前的教育, 而且祖輩人由于帶過幾個孩子,

Advertisiment
很容易覺得自己是“過來人”, “吃的鹽比年輕人吃的米都多”。 因此, “經驗”和“科學”發生沖突就是必然的了。

誤區三:祖輩世界觀隔代傳播

癥狀:曉曉是個聰明的女孩子, 學習成績一直不錯, 是班里學習委員, 可最近老師說曉曉的自信心不足, 總是唉聲嘆氣的。 經過老師和家長的觀察和分析, 發現曉曉比較自卑, 言談中總是哀嘆自己是個女孩子。 經一再詢問, 曉曉才說自己很擔心成績會不好。 媽媽問:“你的成績不是一直很好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擔心?”曉曉說, 聽奶奶說, 女孩子長大以后會變笨的, 而且競爭不過男孩子。 因此曉曉總是憂心忡忡, 總覺得自己會變笨的。

后果:老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 很容易把一些錯誤的、陳舊的思想觀念傳播給孫輩,

Advertisiment
給孩子帶來認識上的誤區。 同時, 一些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祖輩們世界觀無意中的隔代傳播, 會增加孩子對新知識和新事物的接受難度。

專家點評:祖輩們雖然經驗豐富, 但他們的世界觀形成于多年以前, 與當今社會的發展多多少少存在差異。 如果孩子大多數時間都和這樣的老人呆在一起, 易導致教育上的“脫代”。

誤區四:往往使孫輩封閉在小環境中

癥狀:張先生說自己的老伴為了帶好孫女簡直可以說是智慧發揮到了極致, 如果用這種精神搞個發明創造什么的肯定行。 他說老伴怕孫女磕在桌子角上, 把家里所有有棱角的地方都包上了棉花和膠布, 還不許孩子到處跑;而張先生的女兒對此有極大的不滿,她認為,小孩子就應該蹦蹦跳跳,如果總是封閉在家里,孩子還怎么能成長?

一項調查發現,在“您是否鼓勵孩子在戶外奔跑、跳躍、盡情玩耍”的問題上,祖輩與父輩差異極大。經常鼓勵的祖輩只有12%,而父輩卻有55%。由于祖輩對孩子采取限制多于引導的“看管方式”,所以孩子的主動交往意識弱。隔代撫養的孩子主動找小朋友玩耍的只有9%,非隔代撫養的孩子則達到24%。

后果:一般情況下,老年人帶孩子活動范圍大多比年輕人小,而母親帶孩子又往往比父親帶孩子活動范圍小,這是和人的生理特點、年齡特點相關的。因為老年人大多生理衰退,喜靜懶動,因此,在帶孩子時,會有意無意地把孩子圈在家庭的范圍內,而且,老年人記憶衰退、思維緩慢等自然衰老的特征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專家點評:兒童時期恰恰是孩子求知欲強、體力和腦力活動充沛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需要給他們合理的智力刺激和動力量。如果把孩子封閉在小環境里,孩子往往容易養成內向、不愛活動的習慣和生活方式。這對孩子的成長顯然是不利的。

還不許孩子到處跑;而張先生的女兒對此有極大的不滿,她認為,小孩子就應該蹦蹦跳跳,如果總是封閉在家里,孩子還怎么能成長?

一項調查發現,在“您是否鼓勵孩子在戶外奔跑、跳躍、盡情玩耍”的問題上,祖輩與父輩差異極大。經常鼓勵的祖輩只有12%,而父輩卻有55%。由于祖輩對孩子采取限制多于引導的“看管方式”,所以孩子的主動交往意識弱。隔代撫養的孩子主動找小朋友玩耍的只有9%,非隔代撫養的孩子則達到24%。

后果:一般情況下,老年人帶孩子活動范圍大多比年輕人小,而母親帶孩子又往往比父親帶孩子活動范圍小,這是和人的生理特點、年齡特點相關的。因為老年人大多生理衰退,喜靜懶動,因此,在帶孩子時,會有意無意地把孩子圈在家庭的范圍內,而且,老年人記憶衰退、思維緩慢等自然衰老的特征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專家點評:兒童時期恰恰是孩子求知欲強、體力和腦力活動充沛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需要給他們合理的智力刺激和動力量。如果把孩子封閉在小環境里,孩子往往容易養成內向、不愛活動的習慣和生活方式。這對孩子的成長顯然是不利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