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隔代育兒的利弊全解析

上海市社科院的一項研究顯示, 城市隔代育兒比例不斷攀升, 上海已達到88.9%。 年輕父母們在感受親情支持的同時, 又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隔代育兒的種種問題。 老人家帶完兒子又帶孫子, 勞苦, 但功高不高?是隔代愛?還是隔代害?

隔代育兒的有利因素:

1、對孩子更單純無私的愛。

祖輩們對孫輩的愛是任何育兒機構或者保姆無法替代的, 他們可以為寶寶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 給寶寶帶來足夠的安全感, 他們的加入還為年輕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堅實的人文基礎, 為年輕父母解決了后顧之憂。

Advertisiment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祖輩們的加入, 為那些單親家庭的寶寶彌補了家庭中父親或者母親缺失的問題, 為寶寶提供了性別模仿的對象, 也為寶寶學習與異性相處提供了鍛煉的機會, 無形中給予了寶寶正確完整的性別意識教育, 對寶寶性心理的健康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2、擁有更為豐富的生活經驗。

祖輩在撫養和教育寶寶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 他們對寶寶各階段的發展特點也了解得更準確, 尤其在寶寶生病, 或者遭遇其他問題時, 他們更清楚應該怎么樣去做, 并且不會像沒有經驗的父母那樣, 遇到一點點事情就慌了手腳, 相反, 他們顯得更為淡定。 祖輩們這種處事的方式會帶給寶寶更多的安全感, 同時也能給父母一種心理上的支持,

Advertisiment
對解決這些問題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3、擁有更充裕的時間和精力。

不少祖輩家長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 而且愿意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生活。 他們不僅照顧孩子的生活, 提供學習的條件, 進行適當的指導而且能夠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敘述。 一般說, 祖輩與孫輩之間容易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

4、老人的心態更平和

年輕的父母們往往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 生存壓力比較大, 很容易將工作當中那種緊張的情緒帶回家, 造成不太和諧的家庭氛圍, 帶給寶寶過多的心理壓力, 妨礙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 但是, 祖輩們已經脫離那種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 他們的心態相對比較平和, 加上老年人具有兒童似的心理,

Advertisiment
這就使得他們特別喜歡寶寶, 跟寶寶建立比較融洽的關系, 為他們實施正確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輕松和諧的心理基礎。 此外, 祖輩們一般更有耐心, 他們也更能靜下心來傾聽寶寶的心聲, 與寶寶有更多的交流, 從而更好地了解并滿足寶寶的需求。 加上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為寶寶奉獻, 這使寶寶在生活照料和人身安全等方面有了實質性的保障。

隔代育兒的不利因素:

1、容易過分溺愛。

祖輩在年輕的時候, 因為生活和工作條件的限制, 對子女可能沒有能夠很好地照顧, 他們很容易產生一種補償心理, 把對子女的愛以及對孫輩的愛全部集中到孫輩的身上, 對寶寶疼愛有加, 過分關注, 以至于事事代勞,

Advertisiment
處處遷就寶寶, 導致寶寶出現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問題。 由于祖父母比較疼愛孫子孫女, 很多時候都會出現過于保護的現象, 過分溺愛會造成孩子一遇上挫折, 就會不加思考地把原因和責任推卸到客觀問題上, 這實在不利于孩子建立責任感。

2、思想觀念陳舊。

許多祖輩教育理念比較落后, 對寶寶心理發展的特點缺乏正確的認識, 他們就可能限制寶寶的各種探索活動, 給他提出一些與他的年齡不相適應的要求, 無形中給他一些捆綁, 導致他缺乏開創精神。 加上不少老人知識老化, 思想相對比較僵化, 看待事物比較死板, 容易固守塵封, 采取過于傳統的方式來教育寶寶, 那么, 他們傳統的教育模式就會影響寶寶接受新知識的速度,

Advertisiment
導致寶寶缺乏創造性思維與發散性思維的意識。 當然, 也有不少祖輩因為文化程度不高, 思想相對比較陳舊, 他們還可能在無意識間傳遞給寶寶一些跟不上時代潮流的封建糟粕, 約束寶寶的思維, 妨礙寶寶個性發展。

3、造成孩子與父母的感情隔閡。

祖輩家長對孫輩的溺愛和護短, 造成孩子很難接受其父母的嚴格要求和批評, 還容易形成感情隔閡和情緒對立, 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難以進行。

寶寶出生的前幾年, 父母對他的影響至關重要。 畢竟, 對寶寶來說, 父母是他最重要的親人。 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邊, 他就很容易產生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在他內心深處留下陰影。 另外,寶寶從小就跟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習慣了接受他們的袒護與遷就,也可能養成一些父母看不慣的行為習慣,當父母在某個時間段內接管寶寶,或者從祖輩手里完全將寶寶接管過來時,他們可能就會急于去扭轉寶寶的這些所謂的問題行為,父母和寶寶之間就極容易出現對立情緒。這種對立情緒會讓寶寶更加疏遠父母,退縮到祖輩的身邊。于是祖輩和父輩之間就很容易因為寶寶的教育問題引發家庭矛盾。如果祖輩再出面阻擾父輩“教訓”孫輩,這種矛盾就會進一步激發。再者,由于孩子和祖父母一起的時間偏多,依戀對象有可能由父母變成了祖父母。有的孩子甚至睡覺的時候都鬧著要祖父母,而不是要爸爸媽媽,這不利于良好的親子關系的建立。

4、影響孩子的正常社交發展。

但是,較多的祖父母因為自身精力有限,減少帶孩子外出的機會,孩子沒有客觀的環境條件與人互動,缺少社交的體驗探索,他們在接觸別人的時候,容易出現怕生、害羞的現象。此外,祖父母一般都能滿足孩子的需要,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這也給孩子和同伴交往的時候造成一定的障礙,不利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社交發展。

另外,寶寶從小就跟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習慣了接受他們的袒護與遷就,也可能養成一些父母看不慣的行為習慣,當父母在某個時間段內接管寶寶,或者從祖輩手里完全將寶寶接管過來時,他們可能就會急于去扭轉寶寶的這些所謂的問題行為,父母和寶寶之間就極容易出現對立情緒。這種對立情緒會讓寶寶更加疏遠父母,退縮到祖輩的身邊。于是祖輩和父輩之間就很容易因為寶寶的教育問題引發家庭矛盾。如果祖輩再出面阻擾父輩“教訓”孫輩,這種矛盾就會進一步激發。再者,由于孩子和祖父母一起的時間偏多,依戀對象有可能由父母變成了祖父母。有的孩子甚至睡覺的時候都鬧著要祖父母,而不是要爸爸媽媽,這不利于良好的親子關系的建立。

4、影響孩子的正常社交發展。

但是,較多的祖父母因為自身精力有限,減少帶孩子外出的機會,孩子沒有客觀的環境條件與人互動,缺少社交的體驗探索,他們在接觸別人的時候,容易出現怕生、害羞的現象。此外,祖父母一般都能滿足孩子的需要,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這也給孩子和同伴交往的時候造成一定的障礙,不利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社交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