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隔代寵愛影響孩子的教育

近日, 家住楊家坪的謝女士焦急地給本報打來電話稱, 婆婆與兒子竟聯手封鎖她與學校的溝通資訊。 隔代寵愛正在害她的孩子!

謝女士稱, 她和丈夫工作很忙, 6歲半的兒子從出生就一直由其婆婆爺爺帶大。 由於兒子在校非常調皮, 班主任與家長定下了每週三一次的固定溝通。 但最近謝女士發現, 孩子的婆婆經常往學校跑, 說是與老師約好的, 回來之後每次都說孫子在校表現很好。

細問之下, 才知道被婆婆“做了手腳”——她在班主任面前從未反映孫子在家的真實情況, 也從不將老師的意見轉達給她。

Advertisiment

隔代教育占六成

記者走訪了市內幾所小學。

據瞭解, 目前0—6歲的孩子, 由隔代老人帶大的比例就占到近60%。 許多老師發現, 小學生中性格有明顯缺陷的學生, 身上幾乎都有“隔代教育”的影子。

據老師們反映, 學生在校犯了錯, 老師需要見家長, 但第二天, 學生領來的一般都是祖輩。 在與老師交換意見的過程中, 祖輩們往往會不約而同地表達同一觀點“娃兒在屋頭乖得很, 我們沒發現他很調皮。 ”這種情況下, 老師很難瞭解到學生的整體情況。

該誰去開家長會

記者就“希望誰來開家長會”隨機詢問了十余位小學生, 結果90%以上的孩子立馬回答:“婆婆爺爺, 外公外婆”。

“爸爸媽媽來開會, 要和老師交換很久的意見, 萬一遭告了狀, 回去肯定要遭吵。

Advertisiment
但婆婆爺爺從來都不吵我們, 開完會就算了。 ”這是孩子們共同的理由。

解放西路小學的梁老師說, 教學實踐中發現, 老人們有時會為孫輩們掩示劣跡。 因此, 老師非常願意與孩子的父母交換情況, 以方便對學生的監督管理。

心理專家表示, 父母愛孩子比較理性, 而祖輩愛孩子比較感性。 他們往往會儘量以滿足孩子的願望為出發點, 而較少理會這種滿足對他們有益或有害。 這容易使孩子養成任性、嬌氣、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

但身為孫子的爺爺, 王明剛老先生認為, 不少祖輩家長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 能夠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敘述, 幫他們尋求解決方法。 另外, 祖輩家長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 能應付孩子在不同的年齡容易出現的問題,

Advertisiment
而他們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

專家指出, 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 只有清楚地認識到隔代教育的利與弊, 克服其負面影響, 才能使孩子現有的家庭教育狀況得以改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