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陪寶寶讀書的相關常識解答4

孩子太小, 會把書弄壞, 是否需要等他長大一些會愛護書了再買?

讓孩子接觸書, 一般來說是多早都不嫌早的。 因為如果孩子一直都不接觸書, 怎麼能夠突然會愛呢?但是由於孩子的能力在發展中, 因此, 怎麼讓孩子接觸書、接觸什麼樣的書都是有講究的。

開始, 孩子還不知書為何物, 父母的讀書聲, 便是給孩子帶來書的印象的第一步。 當孩子的手能夠有目的地去擺弄東西時, 書便成了孩子爭搶的目標。 由於他們並不瞭解紙張的性質, 也不知道書一旦撕了內容也就破碎了, 更不知道用多大的力量就會把書撕壞,

Advertisiment
如果讓他們接觸的是普通紙質的書, 必損無疑。 而如果我們讓孩子接觸的是專為嬰兒設計的布書、塑膠書或厚卡紙做的書, 就不那麼容易撕壞了。 小嬰兒會在擺弄這些書的過程中瞭解到書的一些特性:書是可以翻頁的, 每頁是不一樣的, 書中有好看的圖片, 有好聽的故事……

然而, 更多的好故事都在常規的童書中。 接下來的一個階段恐怕是許多父母都頭疼的:要給孩子讀這些好故事, 孩子撕書就在所難免。 那麼, 怎麼讓孩子儘快度過“撕書期”呢?也許, 半個故事的“折磨”, 與父母一起補書的體驗, 都會促使孩子漸漸掌握護書的要領。

我兒子2歲10個月, 非常喜歡看書, 但書裡有一點傷心、緊張的情節, 他就會哭, 這正常嗎?

Advertisiment

這是一種正常的表現。 一方面可能這樣的孩子相對敏感一些, 另一方面也說明他聽故事聽得很投入, 暫時還無法區分虛構的情感和真實的情感。 大人可以先盡可能地避免選擇讀太刺激的故事, 也可以想想辦法, 在讀這類故事的時候幫助孩子從故事中跳出來。

怎樣幫助孩子跳出故事呢?可以嘗試在講故事時掌握節奏, 到了孩子可能會感到有點刺激的地方, 大人可以輕鬆地問個問題, 請孩子猜猜後面發生了什麼事情, 孩子往往會把自己的願望加進去, 那麼大人也不妨嘗試根據孩子的願望修改故事。 同一個故事, 其實可以變化出多個不同的結果, 如果大人能引導孩子參與編故事, 那麼由孩子自己編出來的故事,

Advertisiment
自然更容易接受, 而且知道了“原來故事就是這樣編出來的”, 孩子就能在故事中“出入自

由”了。

我的孩子4歲, 講故事時, 有些詞孩子還聽不懂。 是不解釋繼續念下去, 還是停下來講解呢?

這個問題的確涉及一個兩難的選擇:一方面, 父母在講故事時過多被打斷, 有可能損害故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 讓孩子一路困惑地聽故事, 又不利於真正理解、享受故事。 所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 既要讓孩子喜歡聽, 又要讓孩子聽懂。 如果孩子自己提問, 應該為他講解一下;如果孩子不問而且興致也很高, 那就繼續念下去吧。 無論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 還是在講完故事之後, 大人都可以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問題, 輕鬆自如地聊一聊。

Advertisiment
這種交流越是隨和自然, 越是能引發孩子的興趣, 而且能大大幫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