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陪孩子一起長大

特別叛逆的妍妍

妍妍, 小學四年級, 女孩。

諮詢內容:現在基本上不和爸爸媽媽說話。

妍妍的奶奶一直和妍妍一家生活在一起, 妍妍從小由奶奶帶養。 妍妍的父母並不是沒時間帶孩子, 只是貪圖輕鬆, “反正有奶奶照顧, 我們落得省心”。

妍妍長大了, 父母要求她一個人獨睡, 不能再和奶奶睡一張床。 幾個來回, 妍妍被激怒了, 開始報復父母。 不久, 學校老師反映, 妍妍在學校裡打架, 和老師吵嘴。 父母非常嚴厲地教訓了她, 結果反招致妍妍反叛行為“升級”。 她跟著一幫同齡孩子翹課、吸煙、喝酒, 回家後就蒙頭大睡,

Advertisiment
拒絕搭理父母。 媽媽只能服軟, 打破僵局, 允許她回奶奶房間睡覺。 可妍妍連正眼都不瞧媽媽, 嚷嚷要和父母徹底劃清界限。

我們的分析:

其實妍妍的表現, 不光是她這個年齡追求獨立性的一種表現, 也是她內心長期積累的對父母不滿情緒的宣洩, 同時反映了父母在她心目中的權威感始終沒有建立起來。 這與早期親子間的接觸與互動不夠有著莫大的關係。

父母需要作出妥協, 通過尊重、理解、付出等實際行動來贏得孩子的諒解, 慢慢鞏固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與影響力, 逐漸糾正她的不良言行。

行為異常的丁丁

丁丁, 小學一年級, 男孩。

諮詢內容:非常喜歡躺在地上爬行。

丁丁1歲不到的時候, 父母就為了事業, 把他寄養在奶奶爺爺家。

Advertisiment
奶奶爺爺年紀很大了, 照顧孩子勉為其難, 只能做到基本的生活照料。 沒有精力陪丁丁說話、玩遊戲, 孩子非常寂寞。 丁丁上幼稚園中班時, 父母把他接回了家, 但是他們還是很忙, 晚上經常把丁丁一個人鎖在家中, 丁丁只好“自說自話”。

從幼稚園大班開始, 丁丁看到光滑、明亮的地板就忍不住想躺在上面, 一旦躺在地板上, 身體扭來扭去, 會流露出很大的滿足感。 念小學了, 隨著學習壓力增大, 丁丁的異常更厲害了, 經常控制不了內心的衝動, 逛商場時會在大庭廣眾之下, 躺在地上扭動爬行……

父母感到非常丟臉, 多次教訓都沒用, 這才懷疑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

我們的分析:

丁丁說“躺在地上讓我感覺特別踏實”,

Advertisiment
這正是他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寫照。 能夠説明丁丁的只有他的父母, 他們需要每天堅持做很多愛的功課。 而且不得不提醒丁丁的父母, 在親情缺乏這件事上, 父母的加倍努力和補償, 成效也不可能是立竿見影的, 需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孩子特別需要父母親力親為的照顧和陪伴, 這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 年輕父母也有自己的難處, 比如――

* 從自己習慣被照顧到去照顧孩子會有些無所適從的感覺, 很心煩;

* 尚未掌握駕馭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有效策略, 經常手忙腳亂, 再要顧及孩子更是亂上加亂;

* 對祖輩自然的依賴是不知不覺的, 等發現過了頭, 已經形成依賴, 回頭更難。

我們在問卷調查中要求職業父母對育兒幸福感、育兒勝任感和育兒實踐水準三項進行自我評價中,

Advertisiment
自評為“優良”的人數比率分別為80.1%、68.8%和44.8%, 呈現明顯的落差。 可見, 雖然科學育兒對不少年輕父母而言充滿著挑戰, 但是大多數人都樂於接受“父母”這一新的社會角色。 因此, 我們相信:育兒的幸福感必將引領父母走向親力親為之道。

正視育兒挑戰

父母要懂得正視和適應孩子出生帶來的生活改變, 掌握三條基本原則:

1. 夫妻雙方彼此理解, 合理分工, 建立“戰友”級婚姻關係, 獲得相互支持是新手爸媽能獲得的最重要的力量;

2. 善於從醫院、社區、家人、朋友以及可靠的媒介資源那裡爭取説明, 減輕育兒帶來的巨大身心壓力;

3. 不迷信權威, 相信自己孩子的獨特性, 保持自己的敏感性,

Advertisiment
觀察孩子, 和孩子積極互動。

正如問卷調查中發現的那樣, 父母有的因為工作繁忙感覺精力不夠, 雖然打心眼裡希望陪孩子, 無奈得更多考慮事業發展, 以便為孩子提供更優越的生活條件;有的擔心自己帶不好, 缺乏信心;還有的純粹怕麻煩。

事實上, 父母只要肯嘗試肯參與, 就能體驗到育兒愉悅感和成就感, 產生更多的信心及動力, 越做越多, 越做越有勁。 對於那些閒暇時間特別有限的父母, 您一旦有機會在與孩子一起, 就要做到全心全意的傾聽與陪伴, 並且在離別和重逢時記得向孩子表達深深的牽掛與關心, 這是一種高效能的親子互動。

慎用祖輩助力

在當代雙職工居多的社會中, 祖輩家長的參與和分擔自然少不了, 但俗話說“過猶不及”。我們曾對106位祖輩家長做問卷調查,發現當子女推卸育兒責任時,51.5%的祖輩完全不對子女進行父母意識教育,“體諒他(她)工作辛苦,替他(她)做”,17.8%的祖輩會“說他幾句,但還是替他(她)做”,僅30.7%“鄭重地教育他(她),告訴他(她)父母是不可替代的,讓他自己去做”。可見,祖輩家長的包辦替代已經成為一個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父母要幫助祖輩家長找到合適的育兒定位,不妨三步走:

第一步,厘清兩代人的養育角色分工:父母應明確表示自己是養育主角,擁有關於孩子事務的決定權;祖輩輔助照料,並且提供意見和建議;父母務必承擔起孩子潛能開發、性格培養等教育任務;

第二步,規定兩代人的不同養育時間:除卻固定的工作日之外,父母應盡可能做好晚上及週末的照料工作;祖輩也可借機適當放鬆、調劑一下,這樣有利於以更好的心態投入育兒;

第三步,打造“無縫連接”的共同養育模式,父母要主動與祖輩溝通孩子白天的情況,重點瞭解有關語言、動作、社會交往等早期發展的重要領域,並且統一養育的原則和方法,營造一致的教育氛圍。

陪孩子一起長大

最後要強調的是,親自養育不光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父母自身也從中獲益匪淺。養兒育女需要無私的付出,需要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需要義無反顧的擔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而現今的年輕父母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要想真正成人,必須跳出狹隘的個人中心主義,學會寬容、感恩和責任感。所以說,養育中蘊含著寶貴的成長機會和財富。在此我想分享一位年輕父親的心得體會。

他說:“為人父母讓我貼近了自己父母的心。原來我們關係不大好,因為他們很忙,小時候陪我的時間很少,但是對我要求特別嚴格,教育方法也比較簡單粗暴,我總覺得父母看不起我、不愛我,所以我遠離他們,拼命工作證明自己。後來我自己做了爸爸,我發誓要用更多的時間陪孩子。我給孩子餵奶、換尿布,我逗他玩,我和他媽媽一起憧憬孩子的美好未來。我才深深懂得什麼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我才明白――原來我的父母是愛我的,他們為我付出了很多,但是我以前沒有發現。現在我釋懷了。如果我沒有做爸爸,也許到今天我也解不開這個心結,我也不可能真正快樂起來。”

但俗話說“過猶不及”。我們曾對106位祖輩家長做問卷調查,發現當子女推卸育兒責任時,51.5%的祖輩完全不對子女進行父母意識教育,“體諒他(她)工作辛苦,替他(她)做”,17.8%的祖輩會“說他幾句,但還是替他(她)做”,僅30.7%“鄭重地教育他(她),告訴他(她)父母是不可替代的,讓他自己去做”。可見,祖輩家長的包辦替代已經成為一個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父母要幫助祖輩家長找到合適的育兒定位,不妨三步走:

第一步,厘清兩代人的養育角色分工:父母應明確表示自己是養育主角,擁有關於孩子事務的決定權;祖輩輔助照料,並且提供意見和建議;父母務必承擔起孩子潛能開發、性格培養等教育任務;

第二步,規定兩代人的不同養育時間:除卻固定的工作日之外,父母應盡可能做好晚上及週末的照料工作;祖輩也可借機適當放鬆、調劑一下,這樣有利於以更好的心態投入育兒;

第三步,打造“無縫連接”的共同養育模式,父母要主動與祖輩溝通孩子白天的情況,重點瞭解有關語言、動作、社會交往等早期發展的重要領域,並且統一養育的原則和方法,營造一致的教育氛圍。

陪孩子一起長大

最後要強調的是,親自養育不光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父母自身也從中獲益匪淺。養兒育女需要無私的付出,需要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需要義無反顧的擔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而現今的年輕父母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要想真正成人,必須跳出狹隘的個人中心主義,學會寬容、感恩和責任感。所以說,養育中蘊含著寶貴的成長機會和財富。在此我想分享一位年輕父親的心得體會。

他說:“為人父母讓我貼近了自己父母的心。原來我們關係不大好,因為他們很忙,小時候陪我的時間很少,但是對我要求特別嚴格,教育方法也比較簡單粗暴,我總覺得父母看不起我、不愛我,所以我遠離他們,拼命工作證明自己。後來我自己做了爸爸,我發誓要用更多的時間陪孩子。我給孩子餵奶、換尿布,我逗他玩,我和他媽媽一起憧憬孩子的美好未來。我才深深懂得什麼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我才明白――原來我的父母是愛我的,他們為我付出了很多,但是我以前沒有發現。現在我釋懷了。如果我沒有做爸爸,也許到今天我也解不開這個心結,我也不可能真正快樂起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