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學齡前>正文

關注“資優生”的心理健康


南大1998級理科強化班學生葛煒煒, 10日晚在香港科技大學宿舍內上吊自殺。 27歲的小葛正在港科大攻讀化學博士, 前途無量的他英年早逝, 令人悲痛和惋惜。

此悲劇再次提醒我們關注資優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資優生就是那些智商較高和學習成績特優的學生群體。 他們大都一路狂奔:重點小學中學、著名大學, 讀碩士攻博士, 考無不勝, 順風順水, 甚至一路綠燈免試或獲優厚獎學金。 他們是老師寵愛的好學生, 家長心目中同齡人的楷模, 社會和媒體稱頌的對象, 也普遍被認為是未來的精英。

可是, 我國一項統計表明,

Advertisiment
有心理障礙的中學生中, 每10例中就有6例是成績優秀的學生。 上海市教育科學院對上海7所重點中學的352名資優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資優生存在團隊意識差、參與公益活動不熱情、缺乏責任心和心理承受力低弱等問題。 資優生孤傲的內心其實非常脆弱, 甚至焦慮不安。 他們對心理轉變的適應性還不如一般同學。

為此, 全國150所重點中學校長曾發出呼吁:不能因為耀眼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資優生的心理問題。 他們強調, 資優生的培養要注重道德和智慧、身心的同步發展。

資優生的心理問題與家長、老師和社會過多的眷顧不無關系。 在不少父母眼中, 學業好就一俊遮百丑, 而一些老師也往往只見分不見人,

Advertisiment
一些學校只看重資優生和升學率。 還有媒體有關中考高考狀元的炒作, 也會造成誤導。

孩子把幸福只寄托在一種追求上是危險的。 對挫折的良好心態是從童年和青少年不斷受挫和解決困難中學來的, 學校和家長應培養孩子從多方面獲得幸福的能力, 把自己的學業成績看淡一些, 而把做人看重一些。 美國心理學界流行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的說法。 這不是說讓孩子童年不幸福, 而是說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后會因不適應激烈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 幸福既是一種外部的狀態, 也是一種內在的品質。 我們要培養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及與其在黑暗中詛咒,

Advertisiment
不如點燃一根蠟燭的技巧。 沒有人不向往成功, 但都需要經歷無數的失敗。 如何面對失敗, 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而培養這種智慧正是我們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不可缺乏, 不可遮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