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心:這不是一堂課,而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下)

準則、建議及相關論點

在孩子怎樣學會關心的問題中, 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尺度需要把握。 一個是, 孩子們需要理解他們所生活的社會中的標準和準則, 他們需要知道一個人去打別人和一個人去拿屬於別人的東西是錯誤的。

另一個是, 孩子們需要理解和他們共處於同一個社會的其他人的感情, 舉例來說, 他們需要知道如果他對另一個孩子說“廢物”, 那個孩子就會非常傷心;如果他們將蚱蜢的腳撕下來, 就會讓造成它承受過度的痛苦。

現代文學作品提供了很多老師和家長可以遵循的準則,

Advertisiment
運用這些準則來為孩子們創設一些環境, 讓他們在這些環境中能夠“捕捉”到看待和對待其他人的積極的、肯定的方式。 有人建議, 要經常利用有關的兒童文化來培養他們積極的態度和行為。

文學作品確實是道德教育的一種強有利的工具, 它能使學生貼近生活, 並鼓勵他們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但是文學作品不能代替生活, 學生學習公正和關心必須通過現實中的公正和關心來學習。 因此, 下面的準則和相關建議重點在於怎樣在孩子接受的早期教育中學會關心。

向孩子們和他們的家長介紹周圍環境中好的事例, 向他們解釋這些事例怎樣有利於周圍環境。 如:

把使用過的東西用作其它用途(如, 蛋盒、紙袋等)

Advertisiment

修補壞的東西, 而不是丟棄

用風扇或者開窗來代替空調

把衣服一排排晾起來, 而不是使用烘乾機

當在外面玩的時候, 要注意確保動植物不受傷害(如, 防止折斷樹枝、剝落樹葉、攪擾鳥巢等)

用可回收材料做美術和手工藝品

在玩的時候不要吃東西

帶孩子一起到花園中做事, 讓他們給花草樹木施肥, 照顧小動物, 在這個過程中, 要確保孩子們所做的是對其它生命有益的

鼓勵孩子們愛護環境, 讓他們到美麗的、神秘的、壯觀的大自然中去

創建一個“自然環境”, 在那裡孩子們可以經常有機會發現野生動植物, 讓他們和自然界的事物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2、讓關心成為一種受人尊敬的美德。 如:

互相作有關心行為的典範, 讚揚有關心表現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尊重所有的生物(如, 埋葬死了的金魚, 而不是把它扔進廁所沖掉)

使用物品時動作輕柔, 以避免損壞。

在任何時候, 都要作孩子們學習的楷模, 以可作示範的態度和行為來表達尊敬、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我們周圍的環境。

結論

許多老師同意, 教學含有開發智力和道德教育兩個方面, 他們認為, 他們不但有責任教給學生知識, 還應該影響教育學生“成為好人”。 對一些教師來說, 這就意味著他們要努力嘗試在全天的教學中以正式、非正式的課程來影響教育學生, 一些努力可能會對學生產生一些影響。 “學生每天的課堂生活同最正規、最有效的課程一樣具有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素材。 ”因此, 教師必須深入挖掘學生每天的課堂生活中的教育資源。

Advertisiment
這些事例能反映關心和尊敬嗎?如果能堅持這樣做的話, 孩子們將成長為具有關心和尊敬美德的人。

對我們所有人都適用的道德需要是關心他人和關心世界。 對於兒童早期教育工作者來說, 頭腦中有這種觀念, 將使我們在關心照顧孩子們的過程中, 對“關心”的意義給予特別關注。 實際上, 我們作為關心的給予者, 不但是關心我們班上的每個孩子, 而且要幫助孩子養成關心的態度。 幫助孩子成為有關心態度的人, 不但有助於他們周圍社交群體和大環境中人的利益, 而且有助於他們個體的全面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