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開學了!寶寶入園焦慮這樣解決

你最揪心的:分離焦慮

我們要理清的關鍵問題, 分離焦慮從哪兒來?

你能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嗎?把你一個人扔在一個極其陌生的環境裡, 你不知道餓了到哪兒去找吃的, 上廁所和睡覺的模式和之前的經歷完全不一樣, 你不知道身邊的人對你是不是友好……對於孩子來說, 上幼稚園的感覺可能比這段假設的情景還要糟糕。 所以, 分離焦慮, 一方面來自孩子不確定能在新環境中掌控好自己, 也就是不確定自己的吃喝拉撒能夠像在家裡一樣得到滿足。 另一方面來自情感層面的失落—我信任和親近的人都不在這裡,

Advertisiment
他們是不喜歡我了, 還是不要我了?

父母要做的:

● 確定孩子的“自我掌控感”

經多位幼稚園老師反復驗證的一條“真理”是:那些在家裡自理能力強、父母包辦比較少的孩子適應幼稚園更快, 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掌控感更強。 所以, 緩解分離焦慮的基礎工作是確定孩子在幼稚園對吃喝拉撒的掌控, 確定孩子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表達自己的需求。

● 管理好我們大人自己的情緒

面對孩子的哭鬧, 我們應該儘量保持平靜, 因為, 如果大人表現出無措、不安、焦慮, 孩子就會更加沒有安全感。 此時你最需要做的是蹲下來跟孩子說:“我知道你不願意離開媽媽, 你可以傷心一小會兒。 ”然後適時轉移到老師身上, 最後果斷地和孩子說再見,

Advertisiment
可以強調一下:“吃過晚飯後就能見到媽媽。 ”

● 重新強調你們之間的親密與聯結

孩子上幼稚園的過程是擴大信任圈的過程, 由開始的只信任家人到慢慢信任老師、信任朋友。 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而且後面的信任是建立在前面信任的基礎上。 也就是說, 孩子和家人建立起的信任關係越牢固, 孩子越容易與別人建立信任關係。 剛剛入園時, 孩子會對之前的信任關係產生懷疑, 所以一定要反復強調:“爸爸媽媽像以前一樣愛你, 是因為你長大了, 要去做自己的事情。 就像爸爸媽媽上班一樣。 ”另外, 不要忽略幼稚園之外時間裡的高品質陪伴, 多陪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情。

父母不要做的:欺騙和恐嚇

用“出去玩”把孩子騙出家門,

Advertisiment
把幼稚園描述得天花亂墜, 說“不上幼稚園就有人來把你抓走”這樣恐嚇的話……這些欺騙只會讓孩子不信任父母, 不信任環境。 重新建立起信任關係, 需要更長的過程和更多的耐心。

123

你最放心不下的:吃喝拉撒睡

到底是孩子適應幼稚園, 還是幼稚園適應孩子?

初入園時, 我們通常會跟老師提一些個性化的小要求, 比如睡覺需要陪, 吃得太慢需要喂, 大便後要用濕巾擦屁屁……通常, 為了幫助孩子們適應新環境, 老師會儘量滿足這些小要求, 但我們不能以此為藉口, 讓這些小要求變成常態。 想想孩子為什麼要上幼稚園呢?一是因為孩子可以和這些同齡人一起學習, 建立起居常規, 熟悉生活常識, 掌握交往技巧,

Advertisiment
鍛煉體能和技巧。 二是學習他們這個年齡段能夠領悟的各種能力……好吧, 既然這樣, 我們別糾結在這些小事兒上了, 你覺得呢?

父母要做的:

● 幫助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

很多剛入園的孩子都會尿褲子,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不知道如何告訴老師自己想去廁所。 所以, 可以讓孩子在家裡多學習一下“我想……”“我要……”這樣的句型, 表達自己的需求。

● 儘量和幼稚園保持一致的生活節奏

初入園的時候, 要儘量和幼稚園保持一致的生活節奏, 這樣週末後回歸幼稚園就不會演變成“終點又回到起點”。 另外, 獨立吃飯、入睡、如廁這些能力, 也都需要在家裡説明孩子練習。

父母不要做的:把所有任務都推給幼稚園

建立好的日常起居習慣和自理能力是孩子在幼稚園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

Advertisiment
比如開始自己吃飯、自己入睡, 到後來的正確洗手、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老師會定期公佈最近孩子們需要學習的新本領, 目的是希望父母能夠在家裡配合學習和堅持。 不要覺得在家裡練習僅僅是配合老師工作, 它是在幫助孩子在幼稚園表現得更自信, 也是在幫助孩子成就“習慣”。

你最拿捏不好尺度的:和老師相處

我們要理清的關鍵問題, 老師不是保姆, 也不是法官, 而是你的合作夥伴。

和老師相處, 不能高高在上, 也不必唯唯諾諾, 營造平等、尊重的氣場遠比具體的相處技巧更重要!

父母要做的:

● 尊重、合作是溝通的前提

如果你總是挑戰老師的權威, 那麼孩子肯定也很難遵守課堂紀律。不要以“審問”的口吻問老師“為什麼讓孩子學這個?或者“為什麼要制定這項規則?”,這會讓老師覺得你根本不信任她。

● 遇到問題要冷靜客觀

如果孩子帶回來一些負面資訊,比如“老師批評我了”“小朋友欺負我了”,我們先不要過於緊張或激烈,先傾聽完描述,如果孩子很委屈,先肯定和理解他的情緒,給他適當的安慰,然後及時和老師建立溝通,看看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裡,一起想辦法解決。當然,如果有確鑿的證據顯示老師的處理不當,我們也要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保護自己的孩子。

父母不要做的:喋喋不休,沒重點

雖然和父母溝通是老師的職責之一,但也不要抓住老師不放,喋喋不休地說個沒完。一定要事先想清楚,掌握好時機和時間,絕對要抓住重點。也不建議給老師提過多的個性化的要求,不僅會給老師增加負擔,也是在剝奪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

123

你最手足無措的:小朋友打架了

安全範圍內的衝突不是壞事。

孩子在幼稚園中發展出的一項重要本領就是交往能力,正是在衝突中,孩子慢慢學會了如何體會別人的感受,如何用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父母要做的:

● 平靜和客觀很重要

首先,你必須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可以引導孩子慢慢把當時的情況說給你聽,然後再結合老師提供的資訊,還原事態的原貌。無論是打了人還是被人打了,都需要讓孩子知道:打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對於打人的孩子,要引導和幫助孩子找到不傷害別人的解決之道。對於被打的孩子,可以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比如躲開。

父母不要做的:打了別人沾沾自喜,被欺負了不依不饒

總是打別人的孩子其實更值得擔心,因為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更好辦法。“被欺負了”更多是大人無法承受,其實孩子本身沒有受到多大傷害。當然,所有的前提都是客觀的事實。

你最容易犯錯的:怎麼和孩子聊幼稚園

我們要理清的關鍵問題,你到底想知道什麼?

對於3~4歲的孩子來說,問問題的過程其實有很強的導向性。你是更側重知道孩子在幼稚園的吃喝問題?還是更關注孩子在幼稚園的情緒?另外,從孩子嘴裡得來的資訊可能會有片面性,所以最好結合老師提供的資訊,客觀地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狀況。

父母要做的:

● 問題問得越具體越好

尤其是對於入園不久的孩子,儘量避免“今天怎麼樣啊?”“今天都幹什麼了?”“今天都吃什麼了?”等籠統的問題,而是具體地問:“今天上午是喝牛奶還是優酪乳了?”“晚飯吃的是麵條還是包子?”問得越具體,孩子回憶起來越容易。

● 問題儘量正面引導

比如:“哇,你的手洗得真乾淨,是在幼稚園學的嗎?”“媽媽接你的時候看到你和一個小朋友玩得很開心,她叫什麼名字?是你的新朋友嗎?”“老師說你們今天玩小火車的遊戲了,是不是很好玩?”等等。

父母不要做的:負面提問

“你今天又尿褲子了嗎?”“有沒有人欺負你?”“今天老師批評你了嗎?”……這些問題只能傳遞給孩子這樣的資訊:幼稚園不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地方!

123 那麼孩子肯定也很難遵守課堂紀律。不要以“審問”的口吻問老師“為什麼讓孩子學這個?或者“為什麼要制定這項規則?”,這會讓老師覺得你根本不信任她。

● 遇到問題要冷靜客觀

如果孩子帶回來一些負面資訊,比如“老師批評我了”“小朋友欺負我了”,我們先不要過於緊張或激烈,先傾聽完描述,如果孩子很委屈,先肯定和理解他的情緒,給他適當的安慰,然後及時和老師建立溝通,看看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裡,一起想辦法解決。當然,如果有確鑿的證據顯示老師的處理不當,我們也要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保護自己的孩子。

父母不要做的:喋喋不休,沒重點

雖然和父母溝通是老師的職責之一,但也不要抓住老師不放,喋喋不休地說個沒完。一定要事先想清楚,掌握好時機和時間,絕對要抓住重點。也不建議給老師提過多的個性化的要求,不僅會給老師增加負擔,也是在剝奪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

123

你最手足無措的:小朋友打架了

安全範圍內的衝突不是壞事。

孩子在幼稚園中發展出的一項重要本領就是交往能力,正是在衝突中,孩子慢慢學會了如何體會別人的感受,如何用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父母要做的:

● 平靜和客觀很重要

首先,你必須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可以引導孩子慢慢把當時的情況說給你聽,然後再結合老師提供的資訊,還原事態的原貌。無論是打了人還是被人打了,都需要讓孩子知道:打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對於打人的孩子,要引導和幫助孩子找到不傷害別人的解決之道。對於被打的孩子,可以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比如躲開。

父母不要做的:打了別人沾沾自喜,被欺負了不依不饒

總是打別人的孩子其實更值得擔心,因為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更好辦法。“被欺負了”更多是大人無法承受,其實孩子本身沒有受到多大傷害。當然,所有的前提都是客觀的事實。

你最容易犯錯的:怎麼和孩子聊幼稚園

我們要理清的關鍵問題,你到底想知道什麼?

對於3~4歲的孩子來說,問問題的過程其實有很強的導向性。你是更側重知道孩子在幼稚園的吃喝問題?還是更關注孩子在幼稚園的情緒?另外,從孩子嘴裡得來的資訊可能會有片面性,所以最好結合老師提供的資訊,客觀地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狀況。

父母要做的:

● 問題問得越具體越好

尤其是對於入園不久的孩子,儘量避免“今天怎麼樣啊?”“今天都幹什麼了?”“今天都吃什麼了?”等籠統的問題,而是具體地問:“今天上午是喝牛奶還是優酪乳了?”“晚飯吃的是麵條還是包子?”問得越具體,孩子回憶起來越容易。

● 問題儘量正面引導

比如:“哇,你的手洗得真乾淨,是在幼稚園學的嗎?”“媽媽接你的時候看到你和一個小朋友玩得很開心,她叫什麼名字?是你的新朋友嗎?”“老師說你們今天玩小火車的遊戲了,是不是很好玩?”等等。

父母不要做的:負面提問

“你今天又尿褲子了嗎?”“有沒有人欺負你?”“今天老師批評你了嗎?”……這些問題只能傳遞給孩子這樣的資訊:幼稚園不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地方!

123
相關用戶問答